重庆小面闯江湖,遇见小面能否领跑中式快餐上市路?

   发布时间:2025-04-17 13:16 作者:苏婉清

在竞争激烈的中式快餐市场中,一个新的IPO候选者引起了广泛关注。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遇见小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目标直指港股主板上市。

这家主打重庆特色小面的连锁快餐品牌,虽然源自广州,却已在22个城市开设了374家门店,其中包括6家香港门店。遇见小面的发展历程颇具传奇色彩,其故事始于2014年,由三位“年轻且高知”的创业者——宋奇、苏旭翔、罗燕灵,在广州的一条小巷中开启了第一家面馆。

他们的创业故事被融入了品牌名中:“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遇见了梦想,遇见了小面”,于是有了“遇见小面”这个品牌。从最初的30平米小店,到如今遍布全国的连锁品牌,遇见小面的成长速度令人瞩目。2016年,它走出广州,进入深圳市场,开启了全国化布局;2019年,特许经营模式的确立,进一步加速了其扩张步伐;到了2021年,门店数量突破100家,随后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增至300多家。

目前,遇见小面已建立起一套覆盖全人群、全时段、全场景的服务体系,以重庆小面为核心产品。据2024年GMV数据显示,它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以及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更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遇见小面在中国前十大中式面馆经营者中的GMV年均复合增长率最高。

在遇见小面的快速成长背后,资本的助力不可或缺。自2014年创业之初,遇见小面就吸引了顾东生的200万元天使投资。随后,青骢资本、九毛九、弘毅投资、高德福以及碧桂园控股等餐饮业巨头和大佬纷纷入局,为其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这些投资者的加入,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丰富的行业资源和经验。

遇见小面的三位创始人背景不凡,他们在连锁餐饮行业有着深厚的积累。宋奇和罗燕灵曾在麦当劳和百胜中国等知名企业工作,负责连锁餐厅的拓展和运营;苏旭翔则在强生公司有过工作经历。这样的背景,使得遇见小面从一开始就具备了超越普通小面馆的潜力。

在运营模式上,遇见小面采用了直营与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模式。直营模式有利于打造标准化的单店模型,而特许经营则能够减轻独立扩张的压力,同时保持门店管理的标准化。遇见小面还将连锁门店与供应链紧密结合,通过产品标准化和数字化管理,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其核心产品——重庆小面、豌杂面、酸辣粉等,都是易于通过供应链模式实现标准化的品类。

在资本的加持和餐饮巨头们的支持下,遇见小面迅速实现了业务扩张。其收入从2022年的4.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54亿元,净利润也从亏损转为盈利。然而,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遇见小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近年来,其客单价、单店收入和翻台率有所下降,这对其未来的增长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尽管如此,遇见小面仍然希望通过IPO筹集资金,以推动未来的增长。它计划通过渠道下沉、出海和扩大特许经营力度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市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式快餐市场中,遇见小面能否凭借这些策略脱颖而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遇见小面的成功上市,也将为中式快餐行业带来新的活力。作为一股新兴力量,它有望引领行业向更加标准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其独特的品牌故事和运营模式,也将为其他中式快餐品牌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然而,面对市场的变幻莫测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遇见小面仍需不断创新和调整策略。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遇见小面的上市之路,无疑将充满挑战与机遇。但无论如何,它的成功都将成为中式快餐行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