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付费模式引争议:用户流失下的盈利困局如何破?

   发布时间:2025-04-17 12:53 作者:江紫萱

国内音乐APP市场纷繁复杂,与海外Spotify和Apple Music的双雄并立形成鲜明对比。在这片江湖中,腾讯音乐集团携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三大门派雄踞一方,网易的网易云音乐和抖音的汽水音乐亦不甘示弱,各自割据一方,加之华为音乐等手机厂商的自成一派,音乐APP市场犹如武林大会,群雄逐鹿。

近日,“网易Q音乐”的话题登上热搜,众多用户纷纷吐槽音乐APP版权分散,听歌体验如同在各大门派间穿梭。用户们呼吁,若能合并几个平台,减少切换之苦,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如今的各大平台更像是付费墙后的版权仓库。

这一现象背后,是在线音乐行业历经十数年发展,市场趋于饱和的现状。腾讯音乐作为国内音乐娱乐领域的领头羊,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总收入达284亿元,调整后净利润81.4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在线音乐服务贡献了76.5%的收入。然而,其活跃用户数量却在去年四季度遭遇滑铁卢,在线音乐服务业务MAU降至5.56亿,同比减少近2000万人,与2021年巅峰期的6亿多用户相去甚远。

这种“用户减少,收入增加”的现象引发了诸多疑问:用户流失,留下的用户是否愿意持续付费?腾讯音乐是否正陷入“竭泽而渔”的困境?

腾讯音乐旗下的APP,尤其是QQ音乐和酷狗音乐,通过多样化的付费模式赚得盆满钵满,却也成了用户不满情绪的集中地。海豚投研数据显示,QQ音乐和酷狗音乐中,有50%至70%的歌曲被纳入付费墙,热门歌曲中有一半需要付费收听,相比之下,网易云音乐的这一比例约为34%。

腾讯音乐2024年报显示,订阅服务收入达152.3亿元,同比增长25.9%,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13.4%至1.21亿,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ARPPU)增至11.1元。尽管付费数据持续增长,但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反馈却大相径庭。

一方面,付费用户数据走高,但免费用户权益持续缩减,如免费听歌时长缩短、免费听歌渠道消失等,引发用户多次吐槽。另一方面,即便是VIP用户也未能幸免,有用户抱怨,充了VIP仍需看广告,自定义背景需SVIP,甚至SVIP也会弹出广告,让用户感到“付费付了个寂寞”。

用户付费数据虽好,但某种程度上牺牲了用户体验。当用户活跃数据下滑,网络上批判之声四起,腾讯音乐需警惕过度强化付费带来的反噬。

腾讯音乐的“强化付费”策略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用户增长触顶后的无奈之举。在线音乐市场用户基数庞大,继续扩大规模的空间有限。在用户红利消失的背景下,提高现有用户的付费率和ARPPU值成为必然选择。腾讯音乐管理层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明确表示,不会通过短期低价手段获取短期增长,而是希望在正价普通会员部分提升价格,让基础包月规模和ARPPU值持续增长。

然而,这部分从免费时代走过来的用户,付费习惯难以培养,未来大概率会在付费生态中边缘化。他们并非离开了音乐消费,而是找到了新的消费方式。网易云音乐、汽水音乐等竞品快速增长,用差异化策略分流了用户。网易云音乐凭借低价策略和淘宝88VIP赠送权益,吸引了部分不愿为音乐多花钱的用户。汽水音乐则凭借免费属性和网红推荐逻辑,满足了部分对版权音乐需求较低的用户,改变了在线音乐行业的格局。

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也改变了在线音乐生态,不少用户不再追求单纯的听歌,尤其是付费听歌。汽水音乐背后的字节跳动用做短视频的思维做音乐,通过刷短视频的方式,在特定场景内消费热门音乐。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吸引了大量用户在短视频场景内消费音乐,进一步分走了腾讯音乐的流量。

腾讯音乐的困境不仅在于用户流失,更在于商业模式过于单一。独家版权时代的终结削弱了其核心竞争力,社交娱乐业务也遭遇监管重拳,收入快速萎缩。两大业务受限的情况下,腾讯音乐自然将重心放在更细节的收费问题上,经营重点转向更愿意消费的艺人粉丝等群体。然而,这部分核心用户能提供的收入上限是个未知数。

腾讯音乐计划加强在音乐价值链上的业务布局,探索新业务机会,如物联网音乐、长音频和国际市场等。然而,与Spotify等国际巨头相比,腾讯音乐的国际化规模尚小,国内拓展高度依赖用户基本盘,但目前用户对单纯付费已感厌倦。腾讯音乐业务拓展的方向虽好,但如何让用户接受仍是个难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