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海菲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菲曼”),一家以“HIFIMAN”品牌为主的电声产品制造商,近期正积极筹备冲击资本市场。这家企业在美国纽约创立音频品牌三年后,由创始人边仿带回国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长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然而,在海菲曼的上市之路上,一些细节引起了市场的关注。首先,从其业绩来看,海菲曼近年来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根据最新披露的招股书及年报数据,2021年至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双位数增长。然而,尽管业绩表现亮眼,海菲曼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扣非ROE)却在2024年出现了显著下滑,与2021年相比几乎“腰斩”。
除了业绩波动外,海菲曼的毛利率也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特别是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其毛利率始终维持在60%以上,而同行业平均毛利率则徘徊在30%至40%之间。这种“畸高”的毛利率引发了市场的质疑,尤其是在无线耳机行业产值呈现下滑趋势的背景下。
海菲曼的主要产品包括头戴式耳机和真无线耳机(TWS耳机),这两类产品合计贡献了公司超过八成的收入。然而,据行业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无线耳机产值增速已经放缓,甚至在2023年出现了负增长。这无疑给海菲曼的未来增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研发创新方面,海菲曼的投入也略显不足。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始终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尽管海菲曼声称其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超过八成,并拥有一项名为“一种蓝牙耳机制造辅助外壳镀漆工作台”的专利,但这项专利的取得方式却引发了争议。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该专利最初由深圳得胜电子有限公司申请,后于2023年10月转让给海菲曼的全资子公司天津海菲曼。然而,在海菲曼的招股书中,该专利却被描述为天津海菲曼原始取得的专利。这一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引发了市场对海菲曼信息披露真实性的担忧。
海菲曼的上市之路也颇为曲折。公司最初计划在科创板上市,并于2023年12月进入了辅导期。然而,仅仅半年后,海菲曼就改变了计划,将申报板块变更为北交所。这一变动无疑增加了市场对其上市前景的不确定性。
海菲曼在冲击资本市场的道路上既面临业绩波动的挑战,又遭遇信息披露真实性的质疑。同时,无线耳机行业的下滑趋势也给公司的未来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海菲曼能否顺利登陆资本市场,还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