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澳亚基金高层频繁变动,业绩下滑背后隐藏何因?

   发布时间:2025-05-21 13:01 作者:ITBEAR

近期,信达澳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一系列高管变动再次将市场目光聚焦于此。5月8日,公司宣布原副总经理魏庆孔将转任首席市场官,这一变动引发了广泛讨论。

信达澳亚,原名信达澳银,自2006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股权变更与高层调整。目前,公司大股东为信达证券,持股54%,而East Topco Limited则持有剩余的46%股份。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年来,信达澳亚副总经理一职经历了多达6次的更迭,其中包括宋加旺转任固收首席投资官、基金经理,以及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卸任管理岗,转任首席投资官、联席投资总监等。

高管层的频繁变动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战略稳定性和管理统一性的质疑。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高层频繁在管理岗和专业岗之间转换的情况在基金业内较为罕见,可能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然而,信达澳亚方面对此表示,高管变动属于公司正常的工作调整。

除了高管变动外,信达澳亚还面临着内控缺陷的考验。去年11月,公司前副总经理李淑彦因泄露未公开信息、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罚,这一事件再次将“老鼠仓”现象推向风口浪尖。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信达澳亚第一次发生“老鼠仓”事件。早在2009年至2015年期间,时任基金经理王战强也曾因类似行为被处罚。

内控缺陷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声誉,也直接反映在了公司的业绩表现上。截至今年5月,信达澳亚旗下仍有55只产品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信澳至诚精选混合A自成立以来累计亏损接近54%,其近1年、近2年业绩排名均明显靠后。该基金主要投资于消费板块,但择时能力欠佳,且缺乏及时纠错的能力,导致基民深度被套。


信达澳亚还面临着基金清盘和发行失败的风险。截至今年5月,公司旗下有70只基金的管理规模不足5000万元,面临清算风险。同时,公司还曾两次出现基金发行失败的案例,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经营压力。

业绩的下滑直接影响了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公开数据显示,信达澳亚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减少近3亿元,同比下降31%;净利润同比下降42%。在公募基金行业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中国证监会近日提出了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这无疑将对信达澳亚等基金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信达澳亚需要尽快调整战略和管理模式,提升业绩表现,以挽回投资者的信心。同时,公司还需要加强内控管理,彻底消除“老鼠仓”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影响,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