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旅游产业中,一股全新的潮流正在悄然兴起——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正逐步成为行业的新宠。这一变革不仅重新定义了游客的观光模式,更将传统的观赏方式推向了互动性和沉浸感的新高度。HTC,作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凭借其强大的硬件、软件和内容生态,正在引领中国文旅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
回顾2023年5月,上海兴业太古汇内,一场名为《消失的法老》的VR体验项目震撼登场。45分钟的超长沉浸体验、800平方米的自由移动空间,以及对金字塔内部结构毫米级的数字化还原,迅速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据数据显示,在接下来的11个月里,该项目吸引了约11万人次参与,总票房突破3000万元,成为文旅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志性事件。这一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仅推动了上海文旅局将VR大空间纳入“智慧旅游创新示范工程”,更标志着中国“VR大空间元年”的到来。
《消失的法老》的成功并非偶然。在此之前,HTC与法国VR内容制作的领军者Emissive工作室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合作开发,同时邀请了哈佛大学吉萨项目团队提供历史与学术顾问。在HTC VIVE高品质头显设备和LBE大空间解决方案的加持下,中国游客得以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参与到这场跨越千年的考古冒险中。他们不仅可以自由探索金字塔内部未开放的区域,还能登顶大金字塔俯瞰吉萨高原全景,甚至在尼罗河上乘坐太阳船航行,领略第四王朝的美景。
到了2024年,北京凤凰中心的观众惊喜地发现,体验《消失的法老》无需再背负沉重的电脑背包。HTC VIVE Focus 3一体机头显让他们能够自由行走在场地内,高精度的定位功能确保了虚拟世界中的移动与真实世界完全同步,且几乎感受不到眩晕。HTC提出的LBE(基于位置的娱乐)概念也迅速走红,引发了更广泛科技产业的关注和讨论。
随着技术的发展,LBE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并在海外率先兴起。例如,环球影城等将LBE技术改良后用于《侏罗纪世界VR远征》等景区项目,通过简化交互来平衡体验与运营成本。而在国内,VR体验项目此前大多采用“轻量化场景”来化解对硬件的依赖。2023年前,国内几乎没有基于LBE的VR大空间项目,用户对VR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大型商超内佩戴头显体验空间过山车、击杀僵尸等游戏感强烈的单一场景。
因此,《消失的法老》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以技术革新和叙事重构劈开了VR应用的想象空间。它不仅重新定义了VR大空间的体验标准,还清晰地描绘出了“技术/设备商+内容商+运营商”的成熟产业生态模式。HTC作为《消失的法老》的技术/设备提供商,通过不断加速的项目落地,向业界展示了其从2016年开始的布局逻辑:技术基建+生态培育。
在技术层面,HTC自主研发的LBSS大空间解决方案整合了高精度定位、无线VR头显和内容适配优化三大核心模块,攻克了大规模多人同步追踪、无眩晕移动体验等关键技术难题。叠加全身追踪技术和新一代XR头显的立体彩色透视功能,观众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与角色互动,将沉浸感提升至新的层次。同时,HTC旗下的VIVE Arts团队与全球超过50家顶尖博物馆和美术馆合作,为沉浸式体验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传世IP和世界文化遗产级内容。
近年来,HTC VIVE Arts联合多家内容创意团队推出了《巴黎圣母院》《巴黎舞会》《永恒高迪》等项目,并在多个城市不断返场。合作伙伴不仅包括专业运营团队,还有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随着国家电影局推动虚拟现实电影的发展,VR大空间产业生态的不同环节都在期待2025年能够迎来一波井喷。然而,尽管市场快速扩大、用户需求不断增长,当前仍面临内容同质化、复购率低等问题。高标准、高质素的“内容为王”依旧是这一领域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内容深耕中,HTC延续了其顶级IP开发路线。与陕文投集团合作的《尘封的帝国——秦始皇陵》得到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独家授权,计划于2025年暑期揭幕。该项目通过VR技术活化历史场景,为观众提供更具沉浸感的文化体验,同时更好地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在元宇宙浪潮与文旅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VR大空间正在为LBE的未来锚定全新的发展坐标,不仅实现了科技与文旅的结合,更推动了“文化数字化传承”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