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马拉松“首秀”后,优必选的商业化之路何在?

   发布时间:2025-04-25 16:16 作者:蓝鲸新闻

4月1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赛事在北京亦庄上演,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吸引了众多目光。20支形态各异的机器人队伍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最终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脱颖而出,勇夺桂冠。

天工Ultra的胜利并非偶然,其背后团队在开赛前便设立了明确目标,包括冲刺冠军、全程跑完以及3小时内完赛。在比赛中,天工Ultra不仅成功达成所有预定目标,还展示了无线领航技术和长程路径规划能力,途中三次换电,稳健的表现赢得了广泛赞誉。技术总负责人唐剑赛后表示,天工Ultra的出色表现是团队努力的结果,也是对技术实力的一次有力证明。

然而,这场马拉松并非只有胜利者的光环。不少参赛机器人在比赛中遭遇了尴尬时刻,如宇树G1机器人在起跑时便“翻车”,尽管迅速起身并试图化解尴尬,但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样,钢宝队的幻幻机器人作为全场唯一的“美女”机器人,刚出发不久便“罢工”,腿部疑似受损,令人对其可靠性产生质疑。这些意外情况让人们对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表现产生了更多思考。

尽管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场马拉松比赛对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机器人高级产品经理梁凯翔表示,比赛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场景,让各家机器人厂家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接受测试和考验,有助于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同时,他也指出,通过比赛可以看出各家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差异,反映了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现状。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所长卢瀚宸同样对比赛给予了积极评价。他认为,比赛暴露了人形机器人在稳定可靠性、真实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技术细节问题,让从业者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卢瀚宸指出,人形机器人厂商展示的高能力与大众对人形机器人能力的高预期之间存在矛盾,而人形机器人走向场景应用是必然要迈出的一步。

在这场比赛中,天工Ultra的夺冠无疑为其背后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及其大股东优必选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赢得了更多关注。然而,优必选的商业化能力一直备受质疑。财报数据显示,公司近年来亏损持续扩大,且未能找到一条可进行规模化落地的“自我造血”路径。此次成立行者天工机器人全资子公司,负责人形机器人的全面商业化及全球销售,能否扭转这一局面尚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形机器人领域近年来热度高涨,融资额和融资笔数均大幅增长,但资本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路径仍持谨慎态度。知名投资人朱啸虎便曾表示看不到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路径,并正批量退出人形企业。这无疑给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如此,人形机器人的未来仍被不少业内人士看好。他们认为,人形机器人在综合性任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次马拉松比赛只是人形机器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插曲。随着硬件方案的收敛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

在这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比赛中,人形机器人不仅展示了自身的技术和实力,也暴露出了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于优必选等厂商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全面商业化,将是他们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