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科技近期的一系列动态,引起了光伏行业的广泛关注。这家一向低调的公司,突然变得格外高调,不仅发布了多项重要公告,还宣布了一系列管理层变动和内部整顿措施。
4月6日,协鑫科技发布了一则自愿公告,透露其光伏材料业务分部的EBITDA约为5.05亿元,这一数据被解读为公司在全行业率先实现了稳定正现金流。同时,公告还提到其颗粒硅的平均生产现金成本(含研发)约为27.07元/kg,并强调这一成本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而就在一周前的3月29日,协鑫科技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还表示,该成本在2024年为27.14元/公斤,相比2024年第三季度的33.18元/kg现金成本,有了大幅下降。
更早之前,协鑫科技的内部人事变动也引起了业界的注意。2月20日,协鑫集团董事长、协鑫科技董事会主席朱共山接任了协鑫科技的CEO职位,这被视为他亲自下场抓管理的信号。紧接着,3月20日,协鑫科技发布了业绩预亏48亿元的公告,并宣布管理层将带头降薪,薪酬削减幅度超过90%。这一连串的举动,让人对朱共山的意图产生了好奇。
据接近协鑫科技的内部人士透露,朱共山对公司的管理水平、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能力表示满意,但对2024年的业绩和财务表现并不理想,对高管的“高薪酬低产出”也感到不满。因此,他选择了对内严以整顿,对外加强沟通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协鑫科技近期的高调亮相,与其即将推出的两家IPO公司——鑫华半导体和协鑫光电密切相关。鑫华半导体成立已有十年之久,主业是电子级多晶硅和大尺寸半导体硅片,去年10月刚刚启动上市辅导。而协鑫光电则是协鑫科技孵化的钙钛矿公司,有望在今年在香港联交所递表上市,成为中国钙钛矿第一股。
从协鑫集团的资本版图来看,朱共山在资本运作方面长袖善舞。目前,协鑫集团拥有四家上市公司,包括主营业务为硅料和硅片的协鑫科技、从事光伏电站开发运营的协鑫新能源、做组件的协鑫集成以及以综合能源服务为核心的协鑫能科。朱共山通过并购和分拆上市等策略,使各业务板块获得了独立的融资渠道,提升了市场价值和管理效率。
在光伏技术路线上,协鑫科技也展现了其多元化布局的策略。协鑫并未像其他一体化巨头那样明确站队某一个阵营,而是多方出击,在TOPCon、BC、钙钛矿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布局。这种多元化杠杆式布局,既避免了与隆基和晶科等巨头在单一技术路线上正面冲突,又能保证总体不掉队。
以TOPCon为例,协鑫集成通过出资8亿元与关联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持有了一家拥有12GW产能的TOPCon电池片厂商卓曜新能源90.9570%的股权。这一举措不仅使协鑫集成的组件和电池片产能达到了1:1的比例,还为其带来了灵活调配现有产能和推动技术改造升级的机会。而BC方面,协鑫则以上游硅料的原料优势为核心,与BC阵营的巨头合作,顺利进入了BC阵营。
钙钛矿技术上的布局更是展现了朱共山的精明。协鑫光电虽然目前营收不足1亿港元且处于研发投入期未盈利,但协鑫选择将其单独拆分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杠杆来哺育这一新兴业务。此前,协鑫光电已经集结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他们同样有套现退出的需求。
这种多元化布局的策略,使协鑫科技能够在激烈的光伏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朱共山也意识到,一二级资本市场的杠杆总有上限。协鑫集成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87.57%,而协鑫科技近期也连续完成了两笔合计约51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协鑫科技还需要更加谨慎地运用资本杠杆,以确保公司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