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筑基标准护航生态聚力 中国电信多维发力守护“AI+”数字安全

   发布时间:2025-09-09 00:46 作者:苏婉清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最新“可信数据库”评估结果,天翼云自主研发的高可用关系型数据库TeleDB凭借卓越的安全性能通过专项测试,标志着其技术指标与安全能力已跻身行业前列。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中国电信在“云+AI”融合趋势下,对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布局与创新实践。

随着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的深度融合,数据生态呈现多元化特征。个人信息、模型数据、生成内容及日志数据等跨主体流动,形成复杂的流转路径。云服务商、用户与模型提供者间的数据交互,对安全责任划分提出更高要求。天翼云以“数据主权明晰、责任共担”为原则,构建了全流程可视化追踪体系,通过TeleDB数据库的SQL审计、白名单控制、SSL加密等技术,实现数据归属与安全责任的精准界定。该数据库还支持存储加密、动态脱敏等企业级防护功能,为云上业务提供多层次安全屏障。

中国电信的防护体系不仅限于单一产品。其打造的云网安全中台已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通过安全能力池的灵活编排,提供超过50种细分安全服务。云悉安全运营平台整合态势感知、流量检测、日志审计等组件,结合“本地+云端”双模式运营,为用户构建“平台-组件-服务”一体化防护网络。该体系可根据需求提供SaaS化或私有化部署,实现资产可视、威胁预警、风险研判与云地协同响应,目前已为百余家政企客户提供定制化安全解决方案。

在数据安全运营领域,中国电信自主研发的“电信数盾”系统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从采集、存储到传输、销毁,系统通过访问控制、加密防护、溯源审计等技术,有效应对数据泄露、合规风险等挑战。其细分场景应用包括工作秘密防护、数据流通监测等,在政务、金融等领域形成典型实践案例。

面对AI技术带来的新型攻击手段,中国电信构建了端到端协同防护体系。以“云堤·抗D”“安全大脑”等产品为核心,形成覆盖网络、数据、云、终端等七大领域的安全服务矩阵。其中,国内首个安全领域高质量数据集“阡陌数聚”已积累10万亿条标注数据,日均处理2TB流量,通过三级风险分类标签提升数据安全性。基于该数据集训练的“星辰—见微安全大模型”,具备智能攻防分析、威胁降噪等能力,可破解告警疲劳、攻防不对等难题。2025年开源的大模型基础护栏技术,在提示注入攻击检测中超越国际同类产品,为政务、金融等行业提供全流程智能防护。

政策与生态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电信持续深化安全体系建设。对标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标准,企业从识别、防护到处置各环节落实关基保护要求,建立跨网络、应用、业务的全链条防护机制。针对生成式AI风险,严格遵循《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通过AIGC管理制度实现内容安全管控。在生态合作方面,“天翼网信安全产业联盟”联合头部厂商、科研机构推进技术创新,在云安全、终端防护等领域形成开放协作格局。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