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刷新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纪录,量子计算关键技术获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2025-08-13 11:24 作者:冯璃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教授与陆朝阳教授携手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钟翰森研究员,共同宣布了一项突破性的量子科技成就。通过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他们成功地在极短时间内——仅60毫秒,构建出了规模空前的无缺陷原子阵列。这一阵列包含多达2024个原子,无论是二维还是三维形态,均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中的世界纪录。这项技术的实现,标志着大规模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物理评论快报》这一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量子科技已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新高地。美国已投入巨资,如2025年追加的27亿美元量子倡议新法案,彰显其对量子科技的重视。我国同样将量子技术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推动量子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量子科技领域正经历从实验室研究向商业化应用的加速转变,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已制定量子计算发展路线图,并在特定领域实现了初步应用。

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量子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有望加快,市场空间迅速扩大。据ICVTA&K及光子盒研究院的数据预测,到2035年,量子科技产业的规模将超过8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9%。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等领域有望实现局部突破,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率先受益于量子科技的蓬勃发展。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