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订单加速回流:中芯华虹等国产芯片制造商成主角

   发布时间:2025-05-16 12:45 作者:杨凌霄

近年来,中国大陆在芯片制造领域的进步显著,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技术实力的飞跃,更在于市场格局的深刻调整。

回溯往昔,中国大陆在芯片制造上确实面临诸多挑战。技术层面的差距,使得国内厂商与台积电、三星等国际巨头相比,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产能不足也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中芯国际、华虹等企业虽有所作为,但整体接单能力有限。加之彼时外部环境相对宽松,不少中国企业更倾向于将芯片订单交给海外代工,如华为选择台积电,龙芯则与格芯合作,其他企业也纷纷将订单投向联电、三星等。

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芯片产业的迅猛崛起,这一局面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上,国内厂商不断取得突破,产能亦在稳步提升。更为关键的是,外部环境因制裁与打压而日益严峻,迫使中国企业深刻认识到,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才是长远之计。因此,越来越多的芯片订单开始回流国内。

从国内两大芯片代工厂商的订单分布中,这一趋势尤为明显。中芯国际的营收数据揭示了一个显著变化:2004年前,中国地区的订单占比微乎其微;到了2014年,也仅占三分之一左右。但自2020年起,这一比例迅速攀升,至2024年,中国地区的营收占比已超过85%,意味着中芯国际的绝大部分营收已由中国企业订单支撑。

华虹的营收情况同样印证了这一趋势。近年来,华虹来自中国地区的营收占比持续增长,目前已超过85%,成为中国企业订单的最大受益者。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国内芯片需求的激增,更凸显了中国芯片制造产业的崛起。

此前,有院士指出,中国芯片设计企业的制造订单需求与国内芯片制造产能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相当于需要8个中芯国际的规模才能满足。这一观点如今在中芯、华虹的数据中得到了印证。随着国内订单的持续增长,中芯、华虹等芯片代工厂商正在不断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据机构预测,到2027年,中国将在成熟芯片领域占据全球47%的产能份额。这一预测无疑为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届时,随着国内订单的完全留存,海外芯片代工厂商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挑战。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不仅将重塑全球芯片产业格局,更将推动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