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巨头陨落?一年巨亏千亿,大规模裁员2.2万,生死存亡之际!

   发布时间:2025-05-08 10:01 作者:ITBEAR

英特尔近期宣布的大规模裁员计划终于尘埃落定。4月25日,现任华人CEO陈立武通过内部信向全体员工通报了这一决定。根据多方媒体报道,此次裁员规模超过20%,以英特尔全球10.89万员工为基数计算,意味着约有2.2万名员工将受到影响。与此同时,部分岗位的工作时长也将从原本的3天坐班调整为4天。

此次裁员将使英特尔的员工数量回到15年前的水平,但这似乎还不是其困境的终点。分析师预测,英特尔2024年的数据中心CPU销量将达到14年来的最低水平。这家昔日CPU领域的霸主,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陈立武的前路充满了不确定性,他可能会重蹈AMD的覆辙,或是步上思科、诺基亚的后尘。

英特尔与AMD的历史渊源颇深,两者都源自“仙童半导体”。1955年,“晶体管之父”肖克利博士在加州圣克拉拉县创建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吸引了包括诺依斯、摩尔在内的八位天才加入。然而,由于肖克利的管理不善,这八位天才最终选择离开,并在1957年得到了Fairchild公司的支持,继续他们的研究项目。这家后来被称为“仙童半导体”的公司,虽然充满天赋和可能,但最终因母公司短视而分崩离析。

1969年,仙童半导体的一名销售员工杰里·桑德斯带领七位同事创立了AMD。而诺依斯和摩尔则创办了英特尔,成为CPU领域的引领者。从1971年的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到1972年的8008,再到1978年的16位微处理器8086,英特尔不断推陈出新。90年代的奔腾处理器、2001年的64位服务器处理器Itanium,以及2006年的酷睿系列,都是英特尔历史上的丰碑。

相比之下,AMD的发展则显得艰难许多。起初,AMD只是以“第二供应商”的身份重新设计产品,直到1975年才发布了自己的CPU产品Am9080,而这还只是英特尔8008的仿品。90年代,AMD主要涉足低端市场,直到2000年左右,速龙系列处理器才帮助其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面对英特尔的酷睿系列,AMD依然难以招架。

英特尔曾经的“Tick-Tock”模式让其如日中天,即一年更新制造工艺,一年更新微架构。这种制程工艺和核心架构交替提升的策略,加上英特尔坚持自己设计、制造、封装的“一条龙”模式,使其在早期保持了技术、科研、资金和设备的领先。然而,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兼顾设计和制造变得越来越困难,英特尔开始力不从心。

此时,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的崛起,给英特尔带来了巨大挑战。2011年,台积电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提供28纳米通用工艺技术的晶圆厂,并逐渐接管了苹果所有的芯片制造需求。而英特尔在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潮时左右摇摆,最终没能将生产线转到手机芯片制造上,反而在搭上苹果的快车后因基带信号问题被淘汰。

2015年,英特尔在14纳米工艺上陷入困境,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挤牙膏”时代。消费者对于英特尔的每次小幅升级感到不满,而AMD则在此时迎来了“苏妈”苏姿丰的带领,开始反击。苏妈首先在游戏业务上挖掘了AMD的APU业务,随后在2014年正式掌舵AMD后,推出了“锐龙”处理器,直接让亏损的AMD盈利。

锐龙处理器采用了全新的Zen架构,并借助台积电的制程工艺,在高性能芯片上对英特尔穷追猛打。2019年的7纳米制程Zen 2架构的锐龙3000系列,以及2020年的基于Zen 4架构5纳米制程的锐龙7000系列,都让AMD处理器的市场份额快速上升。面对AMD的鲶鱼效应,英特尔不得不大幅提高产品性能。

然而,英特尔的压力并不仅限于CPU业务。在数据中心业务上,AMD也推出了针对企业用户的霄龙系列芯片,并在性能上实现了对英特尔的超越。曾经凭借至强系列拿下99%数据中心CPU市场份额的英特尔,如今市场份额已经大幅下滑。2022年,AMD完成了对FPGA巨头赛灵思的并购,一跃成为CPU、GPU和FPGA领域的佼佼者,市值首次超越英特尔。

2021年,帕特·基辛格成为英特尔新任CEO,但他非但没有拯救英特尔,反而将其进一步推向深渊。基辛格无视外界意见,继续发力制造业务,提出了“四年五节点”的激进目标。然而,这一目标显然过于乐观,2022年至2024年,英特尔营收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更是亏损高达187.6亿美元。

今年3月,陈立武成为英特尔新任CEO。这位半导体和软件行业的老兵,曾带领中芯国际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并担任了18年不变的董事。陈立武上任后,开始精简队伍,推动业务向AI和先进制程聚焦。他明确提出聚焦AI和先进制程技术的战略转型,并计划在2025年推出AI性能大幅提升的Panther Lake处理器,同时在2026年实现18A制程量产。

然而,英特尔现如今的命运已经在十年前埋下了伏笔。“Tick-Tock”模式终究无法始终领先,特别是在公司常年没有对手的温水状态下。当水温升高,英特尔猛然发现这已经不是那个可以全面领先的时代。如今,英特尔正站在生死存亡的关头,陈立武能否带领英特尔触底反弹,还需时间给出答案。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