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全女片”尝试,《向阳·花》能否为女性电影打开新视角?

   发布时间:2025-04-21 16:58 作者:江紫萱

冯小刚新作《向阳·花》上映后,观众反响复杂,该片以其全女演员阵容成为一大亮点,却也让不少影迷对其导演风格产生疑惑。这部影片似乎摒弃了冯小刚以往的“冯氏幽默”和个人色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拼接感明显的叙事风格,时而普法,时而犯罪,让人难以捉摸其真正意图。

在《向阳·花》上映前,观众对于冯小刚这位曾执导《老炮儿》的导演将如何呈现一部全女性电影充满期待与好奇。影片上映后,虽然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为女性题材电影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影片中的女性角色不再是单纯的女性议题符号,而是被赋予了更加复杂的社会属性,如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回归、个体面对不公时的应对方式等。

影片中,女性角色被置于以往多由男性主导的边缘人题材中,这种性别替换不仅弱化了“第二性”的标签,还使得女性与男性在电影叙事中的权利趋于平等。罪犯、暴力、底层等以往与男性气质紧密相连的标签,首次被赋予了女性角色,展现了女性复杂而多面的人性。

然而,尽管《向阳·花》在性别替换上有所突破,但影片仍存在不少问题。作为一部主要由男性创作者(导演、编剧、原著作者)主导的全女性电影,它在某些情节设定上仍透露出厌女倾向,如将女性角色设定为“婊子+小偷”,以及影片中不可或缺的强暴戏码。影片对女性同盟的想象也显得较为肤浅,缺乏对女性真实生活体验的深入了解。

与《向阳·花》相比,一些经典女性题材电影如《末路狂花》在性别替换和女性叙事上显得更为成熟和深刻。在《末路狂花》中,女性角色不仅成为了黑帮警匪片的中心人物,还展现了女性在面对困境时的自觉逃亡和反抗精神。而《向阳·花》中的女性角色虽然也有逃亡和反抗的情节,但整体而言仍显得较为生硬和刻意。

尽管《向阳·花》在性别议题上有所尝试和突破,但影片整体质量仍有待提高。作为一部全女性电影,它在市场上仍然较为稀缺,这也反映了当前电影市场中女性题材和女性导演的匮乏。然而,随着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和女性导演群体的崛起,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女性题材电影涌现。

尽管《向阳·花》并非一部完美的全女性电影,但它在性别替换和女性叙事上的尝试仍然值得肯定。作为一位仍在寻求新表达的资深导演,冯小刚在《向阳·花》中展现了与女性对话的勇气,这也为其他男性导演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未来,期待更多男性导演能够真正走进女性世界,用真诚和细腻的视角去呈现女性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体验。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