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巨头们的财报揭示了AI领域投入的大幅增加及其对业务增长的显著推动作用。亚马逊CEO Andy Jassy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指出,AWS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企业对AI技术的强烈需求,并断言AI将成为亚马逊未来几十年内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与此同时,meta也将AI视为核心战略,扎克伯格强调,AI技术正在提升广告业务的精准度和效率。
这一系列动态标志着AI技术已从早期的试验性探索阶段,迈入推动业务增长的关键阶段。科技巨头们纷纷投入巨资于算力采购和AI研发,“全年百亿美金”级别的投入已成为常态。阿里巴巴在这场科技转型中同样展现出了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其战略重心正向AI领域倾斜,市场对其的认知也在逐步转变,认为阿里巴巴已不仅仅是中国领先的电商平台,更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阿里巴巴的2025年Q4财报显示,集团剔除大润发和银泰后的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0%,云智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增速较上一季度进一步提升。尤为值得注意的是,AI相关产品的收入已连续七个季度保持三位数的同比增长,科技业务已成为阿里巴巴新的增长引擎。公司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升级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这一金额远超过去十年的相关投入总和。
在AI技术的推动下,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通义千问(Qwen)模型系列取得了显著成果。4月底,阿里发布了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Qwen-3,该模型参数量仅为DeepSeek-R1的三分之一,但性能却全面领先。一经发布,Qwen-3便成功登顶多个全球权威开源模型排行榜,并被迅速采纳进全球各大开发社区和企业。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技术实力,也彰显了其坚定不移的开源战略。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已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将“追求AGI的实现”作为集团AI战略的首要目标。开源战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通过开源,阿里巴巴能够汇聚全球智慧,加速技术迭代,共同分摊探索风险。同时,开源社区的集体智慧也能催生出超越单一组织边界的创新应用和模型变体。截至2025年4月底,基于通义开源模型的衍生模型数量已超过10万个,全球累计下载量突破3亿次,这充分证明了开源生态的强大生命力与创造力。
随着AI应用从模型训练阶段转向推理部署阶段,对云计算资源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阿里云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实力和规模优势,成为承接这一历史性需求的核心平台。在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CEO吴泳铭分享了AI领域的两大最新趋势:一是AI应用开始从大中型企业内部系统向用户侧场景渗透;二是积极使用AI产品的客户从大中型企业延展到大量中小企业。AI产品的行业渗透率正在加速扩大,除了互联网、智能汽车、金融、在线教育等较快采用AI产品的行业外,养殖业、传统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也都在积极探索AI应用。
在汽车行业中,阿里巴巴与宝马等全球领先汽车制造商的战略合作,以及小鹏、蔚来、极氪等国内新能源车企在智能座舱系统中对通义千问的积极接入,均标志着阿里巴巴AI技术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的深度参与和价值贡献。在通信行业,阿里巴巴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的战略携手,旨在共同构建AI产业新生态,积极推动AI与5G、算力网络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创新与应用拓展。
阿里巴巴还在积极推动AI产品在更多产业落地。例如,中国工商银行近期选择阿里云PolarDB数据库作为其全行级交易型分布式数据库,这既是对阿里云技术能力的认可,也反映了阿里巴巴在AI产业落地方面的积极进展。阿里与苹果公司的合作也在不断推进,阿里的AI技术在各个行业开花落地,广受市场期待。
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远征,既是对通用人工智能(AGI)的仰望,也是将AI能力深度融入千行百业、构建可持续商业价值闭环的脚踏实地。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阿里巴巴正逐步成为推动全球AI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