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射频芯片高端路坎坷,三大龙头企业缘何集体“失血”?

   发布时间:2025-05-13 12:59 作者:任飞扬

在手机这一高度集成的电子设备中,射频芯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如同手机通信的“咽喉”,负责信号的接收、发送、频率调整及功率增强,是连接手机与基站不可或缺的桥梁。失去射频芯片,手机将沦为无通信功能的娱乐设备,如同失去了灵魂的MP4、相机或游戏机。

然而,射频芯片市场长期由国外巨头主导,数据显示,全球射频芯片市场前五大品牌占据了80%的份额,这些品牌分别是Broadcom(占比19%)、Qualcomm(占比17%)、Qorvo(占比15%)、Skyworks(占比15%)以及日本的村田(占比14%),前四名均为美国企业。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内射频芯片厂商并未退缩,而是从基础做起,从3G、4G射频芯片起步,逐步向5G领域迈进,力求打破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在这一进程中,唯捷创芯、慧智微和卓胜微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产射频芯片的领军企业。

然而,2024年的市场表现却给这三家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唯捷创芯年营收下滑至21.03亿元,降幅达29.46%,净亏损2372.51万元,同比更是骤降121.13%。慧智微的营收虽仅下滑5.1%至5.24亿元,但净亏损却高达4.38亿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7.32%。卓胜微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尽管年营收微增2.48%至44.87亿元,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64.20%至4.02亿元,更在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分别出现了2400万和4662.3万元的亏损。

探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三家企业在低端市场站稳脚跟后,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高端市场,试图通过拓展滤波器、功率放大器(PA)及集成模组等领域,实现射频前端产品的全面覆盖。然而,高端市场的竞争远比低端市场更为激烈,加之高昂的研发成本,使得这些企业的业绩出现了大幅波动。

以卓胜微为例,该公司凭借射频开关和低噪声放大器(LNA)等产品成功打入华为、小米、三星等供应链,但近年来却在滤波器、PA等高端领域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导致业绩承压。卓胜微还尝试采用Fab-Lite模式,即自建晶圆产线与Fabless并行,这一举措虽然有助于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但也带来了更高的固定资产折旧和运营成本。

慧智微和唯捷创芯的情况也大同小异,它们在低端市场取得一定成绩后,同样选择了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与国外厂商展开正面竞争。然而,高昂的研发费用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它们的业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尽管如此,这三家企业并未放弃向高端市场进军的步伐。它们深知,要想在射频芯片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不断突破自我,迎难而上。国产射频芯片的竞争,不仅是对国外技术的挑战,更是对国内同行间的较量。因此,即使面临亏损,它们也义无反顾地向前迈进,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