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酒李渡业绩下滑,高端化受阻,未来之路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5-04-16 11:59 作者:苏婉清

近日,中国酱香白酒市场的焦点企业珍酒李渡公布了其2024年度的财务业绩,数据显示公司业绩增长显著放缓,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根据珍酒李渡发布的财务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6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了0.5%。归母净利润为13.24亿元,同比下滑43.1%,尽管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6.76亿元,同比微增3.3%,但每股盈利从0.485元降至0.400元,显示出公司业绩增长面临的严峻挑战。

这一黯淡的业绩与公司曾经的辉煌时刻形成了鲜明对比。2023年4月,珍酒李渡成功登陆港交所,不仅打破了白酒企业长达八年的IPO冰封期,还创造了当年港交所最大规模的IPO纪录。

珍酒李渡当前的困境,与行业大环境的不景气密不可分。据《2024年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受宏观环境影响,酒类消费增长动能不足,市场消化能力偏弱。珍酒李渡的收入虽超过70亿元,但距离百亿俱乐部仍有较大差距。在全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如何稳住主销市场、完善渠道管理并实现高端化转型,成为珍酒李渡亟待解决的问题。

珍酒李渡旗下拥有珍酒、李渡、湘窖、开口笑四大品牌,其中珍酒作为业绩支柱,近年来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2024年,珍酒实现营收44.79亿元,同比下降2.3%,占总营收的比例也下降至63.4%。珍酒的销量更是连续四年下滑,从2021年的14761吨减少至2024年的12284吨。

其余三个品牌中,仅有李渡的营收同比上升18.3%至13.13亿元,湘窖和开口笑的营收分别同比减少3.7%和12.3%,呈现出三降一增的尴尬局面。整个白酒行业在2024年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若剔除贵州茅台,A股白酒上市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6.8%,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单季度利润增速创下五年新低。

在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珍酒李渡将高端化转型视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公司董事长吴向东在财报中表示,白酒品牌未来将呈现分化趋势,朝着品牌化、品质化和重体验的方向发展。为此,珍酒李渡近年来推出了多款高端产品,如定价千元以上的李渡1308、定价800元的李渡1955等,并举办了一系列品鉴会和回厂游活动,以提升品牌形象。

然而,高端化转型之路并不平坦。财报显示,珍酒李渡高端产品营收同比下滑近11%,占比仅为24.2%,显示出高端化转型面临的巨大阻力。对于白酒行业而言,高端化品牌形象的建设需要长期投入,而珍酒李渡旗下的李渡、湘窖与开口笑等品牌主要依赖本地市场,全国性品牌孵化能力和运营能力尚待提升。

在营收利润增长乏力的同时,珍酒李渡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却同比大幅增长116.3%至7.81亿元。公司财务数据显示,贸易应付账款和票据达到14.25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0.70亿元。这或许意味着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增与应付账款及票据的增加有关,珍酒李渡的资金流可能因此面临更紧张的局面。

业绩不佳和主力产品销售不畅导致珍酒李渡存货积压严重。财报显示,从2020年至2024年,公司存货从17.4亿元增加至75.0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也从517天延长至855天。与五粮液、贵州茅台、洋河股份等同行相比,珍酒李渡的存货周转天数明显偏长。

存货压力迫使珍酒李渡旗下产品出现价格倒挂现象。例如,主力产品珍十五的官方建议零售价为500元/瓶,但在珍酒京东自营旗舰店的实际成交价仅为372元;高端产品53度500ml珍三十的官方建议零售价为1888元/瓶,但在电商平台上优惠后的价格仅为842元左右,部分店铺的价格甚至不足800元。

过高的存货周转天数和混乱的价格体系对经销商而言并非好消息。2024年,珍酒李渡的经销商数量增至7635家,但经销商单店营收却从2023年的85.76万元降至83.24万元。为了应对困境,珍酒李渡选择建立更为扁平化的经销商网络,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对经销渠道的监控,并在渠道政策上进行创新调整,以便更利于管理渠道秩序并维持价格稳定。

然而,这种由买卖关系转为合作方式的模式能否奏效尚待观察。白酒分析师指出,这种模式十分考验企业与经销商的合作实力与意愿,在具体实操层面容易出现权责不明的问题,影响运营效果。考虑到行业的马太效应和消费者端的持续疲软,珍酒李渡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