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机:未来之路还是概念迷雾?

   发布时间:2025-03-22 15:51 作者:江紫萱

近期,苹果公司的Siri升级版遭遇挫折,其发布计划被迫推迟,这一变动引发了股市的剧烈波动。据悉,苹果原计划在2024年6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展示Siri的新功能,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功能最早也要等到明年才能面世。苹果高级总监Robby Walker指出,推迟的原因是新技术存在质量问题,其成功率仅在66%至80%之间,意味着大约每三次交互中就可能出现一次错误。

这一变故让苹果陷入尴尬境地,因为去年6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已通过视频演示公布了多项关键的AI功能,这些功能对提升Siri的个人助理能力至关重要。相比之下,国内手机厂商在AI手机的推进上似乎更为顺利,华为、荣耀、OPPO、小米等品牌纷纷高调接入了DeepSeek R1模型,为各自的AI手机增添了新的活力。

然而,AI手机真的如手机厂商所期望的那样,能够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吗?事实上,尽管2024年被视为AI手机的元年,各大厂商纷纷推出以AI功能为卖点的手机,并试图向消费者讲述AI手机的新故事,但消费者对此似乎并不买账。据国外知名二手交易平台SellCell的调研显示,大部分用户对智能手机上的新兴AI功能并不感兴趣。

这项调研覆盖了2000名年龄满18岁的智能手机用户,其中半数为iPhone用户,另一半为三星智能手机用户。他们分别体验了Apple Intelligence和Galaxy AI后,高达73%的Apple Intelligence用户和87%的Galaxy AI用户认为,这些新功能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价值。在国内,情况同样如此,大多数消费者对AI手机的反应冷淡,AI并未成为他们购买手机的主要动力。

AI手机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广大用户难以感知到AI手机与普通手机之间的显著差异。尽管AI手机通过自研大模型或接入第三方大模型,在功能上实现了一些智能化创新,但这些创新大多是在手机原有的基础性能上做出的细微改变,如拍照影像、续航散热、通信通话等。在性能过剩的情况下,这些改变根本无法给用户带来深刻的感知。

例如,“AI消除”功能在手机上的使用率相对较高,但这一功能仅仅是为用户拍照后提供了一点修图的便利,对大部分用户而言,这一功能并非必需。用户无法感知AI手机带来的变化,这也导致大众对AI手机这一概念无法形成成功的认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AI手机目前仍只是手机厂商为打破智能手机市场僵局而制造出的一个概念。

手机厂商在推广AI手机时,过于注重生产力的提升,如文档总结、实时翻译、文章撰写等功能,但这些功能在手机上的使用频率并不高。普通用户既没有在手机上看文档、写报告、写文章的习惯,也没有多少通话需要实时翻译或浓缩摘要。这些AI功能的价值多偏向于生产力提升,与手机端用户的需求并不吻合。

荣耀前CEO赵明在发布会上展示的AI手机自动下单咖啡的功能,虽然为AI手机的发展提供了示范,但这一功能也触碰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法解决的“App孤岛”问题。想要实现系统级的AI操作,需要手机厂商与各大互联网公司展开深度合作,打通三方数据和权限,形成庞大的AI生态。然而,这一愿景面临巨大的挑战。

今年,手机厂商们纷纷转向生态化建设,试图通过AI技术进步推动硬件升级,并触及各种终端产品。然而,AI手机未能在市场上掀起浪花,生态化的打法能否带来改变仍是一个未知数。值得注意的是,以AI为卖点的其他硬件如AI PC和AI耳机确实出现了销量增长,但这些AI硬件同样面临AI功能不足以打动消费者的问题。

随着AI应用的不断发展,出现了Deepseek等爆款应用,这些应用削弱了AI手机或AI PC自带的AI能力。用户只需在手机或PC端下载这些应用,就能体验AI技术带来的升级,而无需购买AI手机或AI PC。这进一步加剧了AI手机市场的竞争压力。

智能体Manus等新型设备的出现,也可能直接颠覆智能手机的市场地位。这些设备能够让人更加专注、更少被干扰,满足了用户对新型AI设备的需求。这令手机厂商们不得不警惕:AI时代给智能手机带来的到底是机会还是危机?

尽管软硬件的协同为华为、小米、荣耀等擅长打造硬件的厂商提供了新的想象力,但能否真正推动智能手机向下一阶段成功进化,仍是一个待解的谜题。从模块化手机、折叠屏、无屏化手机到如今的AI手机,巨头们对智能手机未来形态的探索从未停止,但AI技术能否为智能手机带来真正的变革力量,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