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领域,中国的一系列知名企业正引领行业发展。这些企业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以及科大讯飞、万兴科技、三六零、昆仑万维、云从科技、拓尔思等专注于技术创新的公司。
近期,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发布了《2024 中国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企业综合竞争力20强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深入分析企业的经济抗衡力、行业影响力、技术竞争力及商业角逐力四大核心方面,并结合营收规模、数据优势、模型规模、算力能级等15个细分指标,构建了一套全面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此体系,评选出了全国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领域的20强企业。
报告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多模态大模型市场的竞争梯队。研究发现,算力能级与上榜企业的排名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一梯队企业的算力能级几乎是第四梯队的两倍,凸显了算力在多模态大模型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基于智算中心建设、万卡集群布局及与知名GPU厂商的合作情况,20强企业被划分为四个竞争梯队。
在行业战略集群分析方面,报告从技术储备、模型规模及模型体验三个维度对国内多模态大模型企业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约30%的上榜企业模型参数规模达到万亿级以上,60%的企业技术储备能力评级良好。阿里巴巴、腾讯、科大讯飞及华为被视为行业领导者,而智谱华章则被视为具有较大潜力的企业。
在具体竞争力评价方面,报告从基础资源储备、模型体验感、业务创新能力、创收能力及用户数量五大维度对现有大模型厂商进行了评分。阿里巴巴在多模态大模型领域表现突出,处于领先地位。尽管华为和智谱华章在业务创新能力上较强,但在技术储备、模型规模及体验感方面仍有待提升。
最后,报告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对中国多模态大模型行业的竞争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较高,由于算力、数据等供应商相对集中,对模型厂商具有一定的议价权。购买者则拥有一定的议价空间,因为企业和开发者对模型有需求,但市场上有多种产品可供选择。新进入者威胁较低,因为进入门槛高,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数据。替代品威胁同样较低,因为多模态大模型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无完全替代品。同业竞争者的竞争激烈程度中等偏低,目前市场上主要由互联网大厂推出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企业的多模态大模型产品性能稳定,商业应用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