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生物净利下滑,并购失败后的业务布局与高管薪酬引关注

   发布时间:2025-04-08 17:56 作者:任飞扬

海尔生物2024年年报出炉,业绩微增净利润下滑引关注。

近日,海尔生物发布了其2024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实现营业收入22.84亿元,同比仅增长0.13%。与此同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7亿元,同比下降了9.71%。这一业绩表现引发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海尔生物的业务范围已从低温存储设备扩展至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等多个领域。然而,这种多元化的布局似乎并未能显著提升其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反而因资源分散而导致了竞争力的稀释。公司试图通过涉足多个领域来寻找新的增长点,但目前来看,这种策略的效果并不明显。

在高管薪酬方面,海尔生物总经理刘占杰的薪酬从上一年的238.83万元降至229.5万元,降幅为9.33万元。而董事会秘书黄艳莉的薪酬则略有上涨,从46.23万元增至46.96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海尔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海尔生物此前曾计划吸收合并上海莱士,但最终未能成功。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海尔生物在2024年面临着净利润下滑和盈利能力承压的困境。一方面,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乏力,仅实现了微增;另一方面,净利润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主要是由于研发投入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所致。尽管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仍处于较高水平,但较上年有所下降,这可能对公司的长期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海尔生物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公司需要找到数智化场景方案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平衡点,以实现持续增长。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在推广新业务、拓展新市场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包括广告宣传、渠道建设以及销售人员薪酬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公司的利润空间。

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是导致海尔生物净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老牌竞争对手在高端市场持续施压,而行业新进入者则凭借低价策略抢夺中低端市场,这使得海尔生物的市场份额被蚕食,竞争力下降。同时,公司对海外业务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但在最新增加关税的背景下,这种依赖是否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尚难定论。

回顾去年12月,海尔生物曾筹划通过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莱士并募集配套资金。然而,由于双方对估值存在巨大分歧,这场被市场称为“蛇吞象”的并购最终未能成功。这一事件也反映了海尔生物在资本运作方面面临的挑战。

海尔生物上市时的重要股东近年来已多次减持股份。其中,奇君投资作为海尔生物上市时的第二大股东,自2020年开始持续减持。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其持股比例已降至1.54%。另一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2024年亦多次减持海尔生物股份,持股比例从2023年底的8.92%降至2024年四季度末的3.03%。公募基金华宝中证医疗的仓位也有所降低。

面对业绩下滑和股东减持的双重压力,海尔生物未来能否找到新的增长点并提升盈利能力,将成为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