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科技界的目光聚焦在北京亦庄,一场别开生面的半程马拉松赛事在此举行。然而,这场赛事的主角并非人类跑者,而是20台来自中国的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参与马拉松,这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面对全球媒体的关注,中国以这样一场赛事,不仅展示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自信,更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在该产业的真实发展水平。
长久以来,人形机器人的应用一直备受质疑,有投资人指出,许多机器人只能进行表演,缺乏实际应用场景,难以实现商业化。而这场马拉松赛事,无疑是对人形机器人技术实力的一次大考。
赛事规则严格而具体,要求机器人必须采用双足行走,模拟人类跑步姿态;允许在比赛中更换电池,但每次更换将被罚时10分钟;比赛时间限定为3小时30分钟,机器人必须在此时间内到达终点。这些规则,直指人形机器人面临的三大技术挑战:运动控制、能源续航管理和复杂地形适应能力。
在比赛中,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机器人表现出色,以极快的行进速度遥遥领先,最终以2小时40分的成绩夺得冠军。身高1.8米、体重55公斤的“天工Ultra”,在参赛队伍中堪称“大块头”,其关节承受的冲击力也更大,但凭借出色的技术实力,它成功完成了比赛。
“天工Ultra”的夺冠,不仅是对其技术实力的肯定,更是对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2023年底成立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该中心由优必选、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等10家行业领军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致力于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优必选作为中国最早研发人形机器人的企业之一,已经布局了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包括关节驱动、运动控制、仿人大脑等核心模块。其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已经在极氪工厂完成了全球首次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作业,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规模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还积极推动技术开源和生态建设,启动了“天工开源计划”,陆续把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成果面向行业开源。同时,该中心还发布了“一脑多能”、“一脑多机”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填补了具身智能领域通用软件系统的空白。这些举措,将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真正进入人类生活。
通过这场马拉松赛事,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不仅展示了技术实力,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