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这位昔日的手机行业“理想主义者”,如今又在创业路上迎来了新的转折。自2022年高调宣布进军AR领域,创立细红线科技以来,罗永浩一直宣称要打造像苹果一样的AR平台。然而,近三年的时间过去,公众期待的AR眼镜并未如期面世,反而是在海外悄然上线了一款名为JARVIS ONE的硬件及其配套AI软件J1 Assistant。
这款JARVIS ONE硬件,集成了电池、指纹识别、Wi-Fi、麦克风和蓝牙模块,但并未配备屏幕,其上的J1 Assistant软件则类似于当前的AI语音助手,能够进行语音交互,帮助用户完成建立备忘录等任务。尽管罗永浩将其描述为一个全新的AIOS(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但市场反馈并不热烈,用户普遍反映AI交互不够自然,生成速度慢,整体体验更像是一个“半成品”。
据悉,细红线科技在年初上线这款产品后,便传出了裁撤整个硬件团队的消息,罗永浩随后在微博上发布招聘信息,主要招聘产品经理、算法工程师等软件人才。这一举动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猜测,罗永浩是否要放弃AR硬件,转而专攻AI软件领域?
事实上,罗永浩的AR创业之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挑战。尽管他曾表示公司要每年研发一款原型机,并在时机成熟时发布,但直到2023年,第一款头显原型机才姗姗来迟,且因过于笨重、系统无法运行而未能量产。同时,公司的人员扩张也远未达到预期,顶峰时期员工人数不足150人,这对于进行“破坏性创新”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更为严峻的是,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破灭,AR/VR市场的热度也迅速降温。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内AR/VR相关融资额仅为2.76亿美元,不足全球市场的30%。苹果公司的Vision pro在正式上市后也遭遇了销量和口碑的双重打击,市场对AR/VR类硬件的期待进一步降低。
在此背景下,罗永浩选择转战AI领域,或许是一个无奈之举。然而,这一决定也引发了外界的诸多质疑。毕竟,从AR到AIOS再到软件,罗永浩的创业方向频繁变换,让人难以捉摸其真正的意图。随着细红线科技的融资消息长时间未有更新,以及罗永浩因锤子科技欠下的债务问题而引发的争议,也让投资者对其信心大打折扣。
尽管如此,罗永浩似乎并未放弃自己的科技梦。他挖来了小米前50号员工汪文俊等重量级人物加盟,试图通过专攻AI软件来挽回局面。然而,在竞争激烈的AI领域,罗永浩能否凭借一款尚未成熟的AI助手软件站稳脚跟,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值得注意的是,罗永浩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减弱。随着他逐渐淡出直播间和社交媒体,其粉丝数量也大幅下降。这对于一个需要依靠影响力来吸引投资和用户的创业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如今,罗永浩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他能否在AI领域找到新的突破口,重拾投资者的信心,将决定其创业之路能否继续走下去。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