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剧市场的招商情况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尽管《难哄》、《北上》和《雁回时》等剧集在开播初期吸引了大量品牌投放,成绩斐然,但这些亮点并未能掩盖长剧招商整体面临的严峻挑战。
与2024年第一季度相比,今年长剧招商的形势明显不容乐观。回顾去年,《繁花》和《南来北往》等剧集备受品牌青睐,广告数量分别达到了300个和298个,而招商年亚《与凤行》在两大平台的总广告数更是突破了400个。然而,今年第一季度TOP5剧集的招商数据却环比骤减了近50%,长剧商业化再次遭遇瓶颈。
品牌方在长剧投放上也面临着诸多困扰。近半年来,多个品牌因代言人问题、剧集表现不佳、IP联名效果平平或被热门剧集拒之门外等原因而遭受损失。行业的裂痕正逐渐扩大,除了内容传播本身的问题外,长视频招商的结构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如责任主体不明确、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等。
长剧招商的报价乱象也是让品牌方头疼的问题之一。柠川文化CEO刘星透露,目前植入业务的报价跨度极大,从几十万到五六百万不等。更重要的是,植入的定价标准模糊不清,同一级别的要求在不同代理公司间可能存在巨大差异。这不仅影响了品牌的投放决策,也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
硬广方面虽然流程相对严格,但市场上缺乏真正的爆款项目,适合招商的剧集稀缺,导致视频网站的广告收入也面临困境。品牌与剧集公司之间的对接模式也存在问题。品牌通常通过大型媒介集团进行招商植入的执行,而这些媒介集团与剧集公司的直接沟通并不紧密,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合作效率低下。
更为严重的是,剧集公司的商务团队正在逐渐消失。某头部剧集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去年就已经没有商务团队了,商务工作直接由制片人对接。这不仅增加了制片人的工作压力,也使得品牌在投放时缺乏专业的对接和支持。
商务团队的缺失导致制作团队不得不接手所有的商务KPI。制片人需要在前期直接对接品牌,安排品牌看片,以获得赞助机会。然而,这并非易事。一方面,版权剧在前期得不到平台的支持;另一方面,植入流程复杂,需要协调多方资源,而越来越少的剧集公司愿意承担这一责任。
在植入业务方面,个别优秀的公司虽然存在,但并不能迅速改变整个行业的现状。长剧植入业务对品牌的筛选机制以及植入价值被过分低估等问题,都限制了其发展的步伐。长剧植入与短剧定制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尽管两者并不完全冲突,但短剧的性价比和时效性对长剧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在长剧植入过程中,中小品牌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往往缺乏看片机会,难以判断剧集的真实质量,且预算竞争力不强,难以抢到好的投放位置。为了利益最大化,中小品牌正在寻求其他途径,如挖角长视频平台员工以获取更多剧集评价信息,以便进行投放决策。
然而,对长视频平台而言,对品牌开放也意味着承担更大的风险。平台需要谨慎选择合作的剧集,确保质量过关,以避免因剧集表现不佳而给品牌带来损失。这也是今天长视频招商内外困局的一个缩影。
长剧想要打破招商植入的困局,必须走向精品化之路。这不仅是平台长期主义、观众本位和文化传递历史责任的共同导向,也是整个生态良性构建和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内容为王的背后,商业结构的完善同样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