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在经历了数年的波动后,终于在2024年呈现出显著的回暖趋势。这一积极变化不仅体现在多家奶粉企业发布的年度业绩报告中,更反映在行业整体的战略调整和新兴趋势上。
作为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领军企业,飞鹤在2024年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增长。根据飞鹤发布的年报,该公司全年实现营收207.49亿元,同比增长6.2%,净利润为36.54亿元,同比增长11.1%。飞鹤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下半年库存情况有所改善,预计2025年的市场表现将优于2024年。同样,澳优乳业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全年营收约为74.02亿元,同比增长0.3%,归母净利润达到2.36亿元,同比增长35.3%。澳优指出,其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佳贝艾特海外业务的显著提升以及中国业务的复苏。
在行业整体回暖的背景下,一些外资奶粉品牌也表现不俗。菲仕兰旗下的美素佳儿品牌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带动了菲仕兰专业营养业务集团收入和运营利润的增长。雀巢中国的婴配粉业务也实现了高个位数增长,其中惠氏启赋业务的复苏尤为显著。
然而,并非所有奶粉企业都迎来了业绩的全面复苏。健合集团的婴幼儿营养与护理业务(BNC)在2024年遭遇了大幅下滑,营收同比下降约25.89%。尽管如此,健合集团仍在持续深化超高端奶粉品类的战略布局,合生元在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份额持续增长。
人口红利的逐渐衰退是中国婴配粉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0-3岁幼儿人数约为2820万人,较2019年同期明显减少。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奶粉企业纷纷转向细分功能赛道,推出含有HMO(母乳低聚糖)、乳脂球膜、乳铁蛋白等特色成分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这些技术迭代催生的配方创新产品不仅拥有更高的售价,也加速了行业的结构性升级。
高端化策略成为奶粉企业应对市场挑战的有效手段。飞鹤的“星飞帆卓睿”系列在2024年销售额大涨62.1%,成为公司的最大单品。而外资巨头如达能和菲仕兰也凭借技术壁垒和专利成分,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备受青睐的高端产品。
在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方面,奶粉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全家营养和海外市场。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吸引了奶粉企业的关注,全家营养成为缓解内卷困境的破局之策。健合集团通过收购保健品牌Swisse,成功将成人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ANC)打造为新的营收支柱。澳优和飞鹤也在积极扩充新的业务板块,布局婴童成长、成人肠道健康等精准营养赛道。
与此同时,国内奶粉品牌也在加速拓展海外市场。飞鹤在加拿大取得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执照,并正式投产,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婴儿奶粉业务。澳优也全面加速全球市场拓展步伐,其羊奶粉国际业务实现了高速增长。
在存量市场中,奶粉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挑剔的消费者。为了穿越周期,企业不仅需要打破同质化,还需要深耕细分需求,不断创新和升级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