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对婴幼儿辅食的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对高品质辅食的接受度不断提升,越来越认同外购辅食的价值。这一变化推动了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的快速发展。据最新发布的《全球及中国婴幼儿辅食行业蓝皮书》显示,2024年全球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达到了2,257.1亿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据了24.8%的份额,市场规模高达559.1亿元。
婴幼儿辅食主要可以分为主食类、零食类和佐餐调味类三大类。主食类辅食以谷物为主要原料,提供饱腹感和基础营养,如米粉、面条等;零食类辅食则用于补充能量和营养,同时锻炼婴幼儿的咀嚼能力和手部协调性,如磨牙棒、饼干等;佐餐调味类辅食则用于提升食物的口感和适口性,如调味油、肉松等。这些多样化的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的发展,线上渠道已成为推动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浏览丰富的辅食产品,并根据口碑传播、品牌营销和直播展示等信息便捷地选择购买。同时,线下渠道如母婴专卖店、大型连锁商超等仍然具有重要地位,它们提供了直观的产品展示和专业的导购服务,特别是在下沉市场中,更是消费者接触辅食消费教育和产品的主要渠道。
在法规和标准方面,全球婴幼儿辅食行业的监管体系日益完善。中国作为婴幼儿辅食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正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法规体系的升级。新国标的修订和各类标准的建立将有助于提高行业进入门槛,促进行业的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这一趋势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中国婴幼儿辅食行业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政策与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辅食采购及喂养方式的升级、产品多样化满足多元需求以及生产加工技术的持续迭代。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渗透率的提升。目前,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的头部品牌格局已初步形成,英氏、爷爷的农场、秋田满满、小鹿蓝蓝和小皮等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随着科学喂养理念的普及、产品标准的日益严格和市场监管的不断完善,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有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外品牌将在产品创新、渠道优化和用户教育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