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赛事即将在北京亦庄拉开帷幕——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这场赛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顶尖机器人团队前来参赛。
据“北京亦庄”公众号报道,参赛队伍已陆续抵达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进行紧张的赛前调试工作。这场赛事不仅是机器人技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创新与传统的碰撞,亮点纷呈。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在现场介绍,本次比赛采用了“人机共跑”的模式,但为了确保安全,跑友与人形机器人之间设有栏杆进行隔离。赛事起点设在风景如画的南海子公园,终点则位于经开区国家信创园。比赛以计时赛的形式进行,根据完赛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冠亚季军。赛事还设置了完赛奖、最佳耐力奖、最佳人气奖等多个奖项,为机器人提供了多元化的展示平台。
在赛事规则方面,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赛道全长21.0975公里,途经泡桐大道、文博大桥、通明湖公园等北京经开区的标志性地点。赛道地形包括平地和坡道,最大坡度不超过9°,整体平顺,为机器人提供了良好的比赛环境。参赛机器人需按照规定的站位和发枪安排进行起跑,行进过程中需保持一定间距,不得妨碍其他机器人的正常行进。赛道内还设有补给站,供赛队更换电池和零部件。
裁判规则同样严格而细致。赛事组委会组建了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裁判委员会,由裁判长、主裁判和随行裁判共同组成。每支参赛队伍都会有一名随行裁判全程跟随,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安全性。比赛过程中,鼓励机器人全程奔跑,减少更换电池和机器人的次数。机器人通过起点线时开始计时,通过终点线时停表,最终成绩为比赛计时与罚时之和。
在奖项设置方面,除了根据赛队名次评定冠军、亚军、季军外,还设有最佳步态奖、最佳形态创新奖等专项奖,旨在表彰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机器人团队。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技术和速度的较量,更是一次对机器人创新能力和实用价值的全面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