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在2025年的创新科技大会上,正式揭晓了其在大模型时代的全新战略——“All in AI”,标志着这家传统硬件巨头正迈向更加广阔的智能化领域。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隆重介绍了“超级智能体”的概念,这一创新理念旨在通过智能化技术,为个人、企业和城市提供全方位的智能解决方案。
据杨元庆介绍,“超级智能体”被联想定义为一种“认知操作系统”,具备三大核心功能特征,它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成为提升生活质量和生产力水平的下一个关键节点,是个人和企业解决问题的总入口。这一理念的提出,无疑是对联想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重大宣示。
联想希望通过“混合式AI”技术底座,在三大业务板块——AI终端(IDG)、AI基础设施(ISG)和AI解决方案与服务(SSG)上,通过超级智能体实现硬件到服务的闭环,从而重塑业务生态。其中,SSG业务作为联想最具增长潜力的赛道,承载着联想未来发展的重要希望。
然而,联想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IDG板块下的PC业务连续五年保持全球市场第一,但市场份额已相对稳定,增长空间有限。而ISG业务则主要依赖为云厂商定制生产,缺乏自主性,且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面对这样的困境,联想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而“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模式成为了杨元庆找到的破局之道。
在这一模式下,联想希望通过超级智能体,将硬件、软件和服务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生态体系。联想提出的“跨设备个人知识库”概念,正是这一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无需绑定在某一特定设备上,只要保持在联想的生态内,AI助手就能持续根据知识库内容提供服务,实现“智能跟人走,而不是跟设备走”。
然而,联想在构建生态体系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与百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以及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相比,联想在软硬件一体化方面并不具备明显优势。如何吸引用户留在联想的生态内,如何填充知识库,如何保护用户隐私数据,以及如何实现智能设备之间的协同,都是联想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如此,联想在AI领域的布局已持续多年。自2017年首次提出“All in AI”战略以来,联想不断在AI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2023年,联想确定了混合式人工智能技术路径,并推出了全球首款AI PC,提出了“个人AI双胞胎”概念。而在今年的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更是展示了四款搭载个人超级智能体的新设备,进一步丰富了其AIPC产品线。
然而,联想的AI服务仍面临一些质疑。有观点认为,联想的AI服务更像是智能手机的语音助手,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难以形成独有的产品优势。联想在AI技术方面也存在“拿来主义”的嫌疑,其AI服务多依赖于外部合作伙伴的技术支持,缺乏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
尽管如此,联想在AI领域的努力仍不容忽视。联想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联想也意识到自身在构建生态体系方面的不足,正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的支持,共同推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面对未来,联想需要更加专注于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联想也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隐私保护,以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联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其“All in AI”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