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绪消费浪潮的持续涌动下,多家涉及该领域的上市公司近期公布了2024年的业绩报告,展现了这一市场板块的多元化面貌。泡泡玛特、名创优品、布鲁可、晨光股份、凯知乐以及小黄鸭德盈等企业,尽管都紧抓情绪消费的风口,但业绩表现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重飞跃,有的则增收不增利,甚至有的陷入了停滞和衰退。
深入探讨这一现象,IP策略的差异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IP,作为情绪消费时代驱动消费者情绪的核心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成功的IP不仅能构建出一个超脱现实的想象空间,还能在消费者与自我、他人及世界的交流中发挥桥梁作用,提供心理补偿。从各大公司的财报数据中,我们可以窥见IP的商业能量。
美泰旗下的车模IP“风火轮”以15.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4.5亿元)的总销售额独占鳌头,连续七年刷新收入纪录,超越了经典IP芭比娃娃。万代南梦宫的龙珠、机动战士高达和航海王等IP也紧随其后,展现了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三丽鸥和圆谷的多角色矩阵IP同样表现不俗,尤其是奥特曼IP,不仅为母公司圆谷创造了高额收入,还为获得授权的布鲁可和万代南梦宫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国产IP方面,泡泡玛特的THE MONSTERS和Molly表现抢眼,尤其是THE MONSTERS,收入大增726.6%至30.41亿元,成为国产IP中的佼佼者。然而,与全球顶级IP相比,国产IP仍有较大差距,但也意味着巨大的增长空间。泡泡玛特出海业务的发展,或将为其旗下IP收入带来新的突破,但近期美国关税战的影响也可能对其北美业务造成冲击。
在IP策略上,不同公司有着不同的选择。名创优品旗下的潮玩品牌TOP TOY选择了all in大IP的策略,计划提高自研产品设计的占比,并强调版权费越高意味着产品卖得越好。这一策略在短期内确实带来了较高的毛利率,但长远来看,自有IP在拓展商业收益版图以及塑造品牌形象方面的潜能或许被忽视了。
相比之下,小黄鸭德盈、晨光、布鲁可和凯知乐等公司则没有放弃自己做IP的选项。小黄鸭德盈以IP形象起家,不断推出新的鸭子形象,扩充IP矩阵。晨光旗下的奇只好玩积极布局二次元IP领域,通过自主IP孵化和与国内外热门IP合作,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布鲁可在扩大授权IP阵容的同时,也不忘培育自有IP,其自有IP“英雄无限”在2024年创造了约3.10亿人民币的收入。
除了IP策略的差异外,这些公司在销售渠道上的战略也有所不同。2024年,“扩张”成为了情绪消费线下渠道的关键词。泡泡玛特、名创优品、TOP TOY等公司的门店数量都有所增加,名创优品更是新增了超过1000家门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情绪消费市场的线下渠道正趋于饱和,各家公司对于后续是否推进线下门店的进一步扩张都更为谨慎。
泡泡玛特明确表示,2025年将重点关注全球门店质量上的提升而非数量上的扩张。在国内市场,泡泡玛特希望通过门店升级改造和商品结构差异化,让消费者拥有更具文化包裹感的IP消费体验。在海外市场,泡泡玛特计划继续扩张,增加约100家门店,并开设一些面积更大、位置更好的门店。然而,近期关税战的影响可能对其北美市场的目标造成挑战。
名创优品和TOP TOY也将放缓开店的节奏,着力实现门店升级。名创优品CFO表示,门店数量的增长要看质量和结构,更多增长应来自于同店销售。TOP TOY则计划开设旗舰大店,并推广至全球市场,以大店带小店的模式推动出海业务的发展。然而,这种高举高打的模式也面临着严重的成本回收压力和品牌核心竞争力打造的问题。
布鲁可、晨光和凯知乐等公司也看好海外市场潜力,加大了布局力度。布鲁可在英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新加坡成立了附属公司,以拓展海外市场。晨光积极布局年轻人喜爱的IP与二次元产品,加速文具产品的文创化。凯知乐则加强了与头部品牌和人气IP方的合作,尽管过去一年深受市场消费情绪疲软的负面影响,但仍未放弃对海外市场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