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深度探讨了2025年超节点在AI算力网络中发展趋势及其对产业链影响的分析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报告详细剖析了超节点作为AI算力网络新兴力量的崛起路径,并揭示了其对多个行业领域的深远影响。
超节点的发展主要沿着两个核心方向推进:Scale-up与Scale-out。前者侧重于硬件的高度集成,利用NVLink、PCIe等尖端互联技术,专为张量并行、专家并行等复杂场景设计,追求极致性能;后者则通过Infiniband、以太网等技术实现灵活扩展,适应数据并行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超节点已跨越单服务器、单机柜的局限,步入跨设备互联的新纪元。
在超节点领域,多家科技巨头纷纷布局,展开激烈竞争。英伟达凭借GB200 NVL72超节点产品,利用第五代NVLink技术实现了72个GPU的全互联,大幅提升了机柜的算力密度。AMD则通过IF128技术,探索了基于以太网的超节点互联新方案,模糊了Scale-up与Scale-out的界限。然而,特斯拉的Dojo项目虽设计独特,但因封闭生态系统和拓扑结构弹性不足等问题,进展未达预期。
华为推出的CM384超节点,为解决超节点发展面临的瓶颈提供了新思路。该超节点由384个昇腾NPU组成,分布于12个计算机柜中,通过4个交换机柜实现全互联。采用两层UB Switch网络拓扑结构,有效降低了节点间通信性能的影响。华为CM384超节点专为推理任务而生,针对Prefill和Decode阶段进行了优化,采用PDC分离架构,显著提升了资源使用效率。尽管在多机柜灵活性方面仍有待提升,但其创新设计仍备受业界瞩目。
超节点的发展对产业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服务器领域,产业链分工日益细化,板卡设计和与客户协同能力成为代工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光通信方面,国产方案的崛起为光模块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400G、800G光模块的需求持续攀升。同时,铜连接在高速背板连接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UB-Mesh架构的引入进一步强化了电气电缆直接互连的可靠性。
在IDC产业链中,随着人工智能数据处理中心(AIDC)需求的不断增加,液冷技术的渗透率也在逐步提升。液冷技术以其高效散热、节能环保等优势,成为AIDC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超节点作为AI算力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对产业链的影响深远而复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超节点将在未来继续引领AI算力网络的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