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江湖风云再起,百度优酷“横竖”之争谁能领航?

   发布时间:2025-04-18 17:09 作者:沈瑾瑜

近年来,国内视频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剧市场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国内电影市场总票房达到了425.02亿元,然而这一数字却被同年微短剧市场的表现所超越。《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揭示,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504.4亿元,这一增速令业界震惊。

短剧的兴起,最初并未引起长视频平台的足够重视。当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短剧内容开始崭露头角时,“优爱腾”等长视频巨头普遍认为,这些低质量、套路化的短剧与自家精心制作的长剧受众截然不同,构不成直接竞争关系。因此,长视频平台虽然也上线了短剧内容,但更多是出于防御性考虑。

然而,免费短剧APP红果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平静局面。红果的迅猛崛起,不仅在分账金额上屡创新高,月活用户数量也迅速攀升。据官方数据,红果在2024年6月的单月分账金额已突破1亿元,9月超过2亿元,11月更是跃升至3亿多元。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红果APP在2024年12月的月活用户规模已接近1.58亿,与长视频平台优酷的差距不足3000万。

面对短剧的崛起,长视频平台终于坐不住了。爱奇艺和腾讯视频早在去年就开始了在短剧领域的战略追赶,而优酷则直到今年3月才由阿里大文娱CEO樊路远在内部会议上宣布成立微短剧中心。阿里集团高层也出席了随后的短剧业务汇报会,显示出对短剧业务的重视。

百度同样对短剧市场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作为搜索工具和资讯平台的双重定位者,百度APP坐拥庞大流量,一直在寻找变现之道。经过近一年的布局试水,百度终于在去年底申请注册了“百度短剧”商标,并携手多个内容合作方发布了“百剧计划”,野心勃勃。

短剧市场的下半场,随着越来越多大厂的加入,竞争愈发激烈。回顾短剧的发展历程,早在UGC年代,短剧雏形就已出现。2013年,优酷上的《万万没想到》系列搞笑剧曾风靡一时。然而,当时长视频平台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会员订阅,更倾向于制作精良的正剧,短剧因广告植入路线受限而一度被边缘化。

直到2019年左右,短剧在抖音、快手等平台迎来“文艺复兴”,找到了完美的变现之路。这些平台利用成熟网络文学的套路化剧本、高效便捷的投流渠道以及小程序按集付费的商业化模式,迅速在下沉市场站稳脚跟,并逐步向一二线城市受众扩散。然而,付费短剧的好日子并不长久,免费模式很快崛起并占据半壁江山。红果作为免费短剧的佼佼者,其成功模式与番茄小说在网络文学领域的崛起如出一辙。

尽管免费模式迅速崛起,但付费模式并未完全退出舞台。抖音推出了“短剧卡”,为用户提供第三种选择:在免费模式和付费模式之外,用户可选择看广告免费解锁或购买短剧卡解锁。快手也推出了“付费短剧会员”,用户开通会员后可在对应期限内免费观看数千部短剧。

百度在短剧市场的尝试也颇具看点。从一开始,百度就瞄准了自身平台的流量分发价值,试图与付费短剧进行嫁接。虽然在实际落地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如用户体验不佳、入口过深等,但百度短剧在过去一年仍取得了显著成绩:百度APP视频消费时长增长15.6%,可分发的短剧视频超2.6万部,短剧创作者超1400个。

随着短剧市场的不断成熟,竞争也日益激烈。长视频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在横屏与竖屏短剧上的差异化竞争,本质上仍是在争夺同一用户的有限注意力。短剧的精品化之路已经开启,但如何在快周期、以量取胜的商业模式框架下提升内容质量,仍是短剧团队和分发平台需要面对的挑战。同时,短剧出海也成为了一个新的选择,为制作方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