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智能家居市场中,扫地机器人已悄然从新奇玩具转变为现代家庭不可或缺的清洁伙伴。这一转变不仅见证了科技的飞速进步,也反映了消费者对便捷生活方式的追求。
然而,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市场日益成熟,行业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感知与算法方面的瓶颈,成为制约扫地机器人进一步升级的关键因素。尽管激光雷达、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等设备为扫地机器人提供了感知环境的能力,但这些设备的性能仍有待提升。红外传感器的局限性尤为明显,其短距离和有限的角度范围,使得扫地机器人在面对细小物件和远距离物体时,容易出现感知失效,导致碰撞事故频发。
面对这一挑战,科沃斯机器人产品副总裁徐伟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智能是扫地机器人实现清洁与便捷的关键基石。为了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企业需要不断深耕感知维度,增强机器人对环境的判断能力。这要求企业在算法和传感器技术上进行持续创新,以提升机器人的自主地面能力和清洁效率。
路径规划算法作为扫地机器人的核心之一,同样面临着复杂环境下的挑战。传统的A-star算法、Dijkstra算法等在简单环境下表现尚可,但在复杂环境中,其计算量会急剧增加,导致机器人反应迟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徐伟强透露,科沃斯将探索多传感器融合和更先进的算法,从后融合到中融合再到前融合,不断迭代和优化相关技术。
扫地机器人市场的价格竞争同样激烈。从低端市场的入门级产品到高端市场的旗舰产品,价格差异巨大。这种两极分化的价格局面,不仅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给企业运营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点。
技术创新方面,企业需要持续投入研发资金,以推动AI算法优化、传感器技术升级和清洁系统革新。据数据显示,头部扫地机器人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普遍在10%~15%之间。徐伟强表示,科沃斯将致力于平台化、模块化的研发模式,以产生规模化效应,降低产品成本,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高端技术产品。
在成本控制方面,企业需要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采用集中采购模式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企业还需要积极构建自身的供应链体系,通过规模化提升效益,并积极联合生态伙伴与供应链各方,共同聚焦用户痛点与技术难题,携手开展技术创新。
徐伟强强调,供应链的不成熟是制约扫地机器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科沃斯将着力解决供应链问题,通过创新提升产品量,解决用户痛点。他表示,科沃斯将平衡好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实惠的扫地机器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