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各个行业的背景下,电视行业作为智能化探索的先驱,再次迎来了变革的契机。这个曾经历多轮激烈竞争的成熟市场,如今因AI技术的融入而焕发新生。
近年来,国际科技巨头如谷歌、微软、OpenAI等纷纷宣布将大模型技术引入电视端,而在国内,AWE大会上,海信、TCL等电视巨头则从底层芯片、大模型到终端体验,全方位展示了AI技术的应用。甚至苹果也被曝出正尝试研发一款全新的自研智能电视,以区别于其现有的Apple TV。
回顾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硬件价格战,到互联网电视时代依靠软件、广告和内容付费盈利,再到如今借助AI重塑中心价值和提升用户体验,电视行业似乎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然而,这一次,电视巨头和产业链上的其他参与者能否凭借AI技术实现翻身,尚需观察。
虽然从2024年的业绩来看,电视巨头们似乎已尝到了AI的第一波甜头,海信、TCL等企业的财报中均提及了AI成果。但实际上,这些业绩的增长更多得益于电视巨头们“高端化+大屏化”的战略布局,以及日韩厂商竞争力下降、国产电视品牌技术升级和全球化拓展等因素。
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一轮AI浪潮中,首先受益的并非电视巨头,而是那些曾经依附于电视巨头的系统服务商。例如,酷开科技近期宣布成为一家“AI原生企业”,其自研的超级智能体已与多个领域的知名企业展开合作,推出了学习机、闺蜜机等新产品。酷开科技CEO王志国表示,超级智能体基于FPGA架构开发,且已过渡到32B小模型,运行成本可控,算力性价比高。同时,酷开等企业位于产业链中游,集硬件、系统、内容、服务为一体,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为AI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场景数据优势。
更为关键的是,AI为这些系统服务商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电视时代,它们大多依靠与硬件厂商合作、通过软件盈利。但随着大模型的深入应用,软硬件协同加深,这些企业开始从“卖软件”转向“卖服务”。酷开目前就推出了软件售卖、设备授权、PaaS服务和生态共赢四大商业化路径。
对于传统电视巨头而言,AI电视并非只是噱头。电视智能化早已不是新鲜事,AI技术也早已应用于提升画质等方面。然而,随着用户日活下降,电视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据报告显示,国内电视开机率从2016年的70%暴跌至30%。因此,电视巨头们加码AI电视,通过重构人机交互体验,以提升开机率、开机时长和用户活跃度。
目前,电视巨头们在AI电视上的布局主要集中在显示、交互和互联三大领域。显示领域是AI落地的“老战场”,也是AI电视竞争的“下限”。自2018年起,三星、海信、华为等电视厂商就开始结合AI算法和显示技术,提升画质表现。然而,与显示场景不同,交互和互联反而是此轮AI电视的“上限”。各家厂商的竞争思路各不相同,有的基于自研大模型推出AI智能体,为家庭大屏需求提供智能化助手服务;有的则强调与物联网生态圈和智能家居服务的互联。
这些不同的竞争思路并没有优劣之分,因为本质上仍没有跳出电视这块屏幕。AI电视的竞赛才刚刚开始,谁能将AI故事讲得更好,最终仍需由用户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