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鱼盈利困境:千亿粮油巨头能否跳出低利润魔咒?

   发布时间:2025-04-17 13:22 作者:顾青青

金龙鱼近期在业绩说明会上,针对投资者对其进口大豆成本问题的担忧作出了回应。公司表示,南美大豆丰收,加之中国国储大豆和国产大豆数量增加,中美互加关税对大豆供应的影响目前并不显著。同时,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的供应主要依赖国内自给自足,进口占比不高。

近年来,金龙鱼在盈利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其2024年财报数据再次引发市场关注。财报显示,金龙鱼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88.66亿元,同比下降5.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02亿元,同比降幅达到12.1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9.72亿元,同比下降26.42%。

金龙鱼指出,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超过了销量增长带来的正面效应。尽管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的销量均有增长,但主要产品价格随着大豆及大豆油等原材料价格下跌而降低。自2022年营收达到2574.85亿元的高点后,金龙鱼的营收已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同比下降2.32%,原因同样归结为产品价格下跌。

在销量方面,金龙鱼2024年表现出色,厨房食品销量同比增长3.65%,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0.32%。然而,营收和净利润并未与销量同步增长。金龙鱼表示,厨房食品业务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受渠道结构和产品结构影响。随着餐饮及食品工业渠道的拓展,虽然销量增长,但零售渠道产品受消费不及预期和竞争加剧的影响,利润表现不佳,特别是米、面业务拖累了整体利润水平。

金龙鱼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提到,2024年大豆价格下行对公司业绩有正面影响,但水稻、小麦等原料价格下降却影响了大米、面粉等业务,因为公司会在原料收割季节大量购入优质水稻和小麦。这一问题并非金龙鱼独有,而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困境。人均传统主食消费呈下降趋势,结合人口下降和老龄化趋势加剧,全国稻谷和小麦的食用消费量均有所下降。

面对盈利困境,金龙鱼在渠道方面进行了调整。鉴于零售渠道产品消费未达预期,金龙鱼大力拓展新渠道,并对原有的经销商体系进行了调整。2024年上半年,经销商数量有所下滑,但年底时同比增长8.23%,总量达到9440家。金龙鱼表示,将继续开拓批发流通渠道,并充分利用这一渠道进行市场拓展。然而,进入批发流通渠道对金龙鱼来说并非易事,因为这一渠道以价格竞争为主,利润可能短期承压。

在上游生产端,金龙鱼一直采取重资产运营模式,通过不断扩建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自2020年以来,金龙鱼在生产基地建设上急速扩张,到2024年底已从66家综合性工厂增加到81个已投产生产基地。然而,产能实际利用率却相对较低,油籽压榨、油脂精炼、油脂灌装、水稻加工、小麦加工的实际产能均远低于设计产能。尽管如此,金龙鱼并未停止扩产步伐。

产能过剩已成为米面油行业的普遍现象。近十年来,国内大豆压榨产能大幅增加,但油厂平均开机率不高,大量产能空置。小麦、水稻加工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同样存在,对金龙鱼的经营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2024年报显示,金龙鱼有多个募投项目未达到预计收益和计划进度,主要原因包括市场整体需求、消费不及预期以及审慎投资原则下的推迟或暂缓建设。

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金龙鱼开始拓展新业务领域,计划从低毛利的粮油生意进入更高毛利的领域,如鸡蛋、调味品、酵母等。然而,在这些业务领域,金龙鱼面临着来自海天、安琪酵母等行业巨头的激烈竞争。金龙鱼还将目光投向了央厨等领域,希望通过央厨业务带动公司其他产品的销售增长。然而,中央厨房业务在保质期、配送及定制化等方面的要求,恰恰是金龙鱼所存在的不足。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