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火爆,9万9售价值不值?200余消费者心声揭秘

   发布时间:2025-04-29 11:02 作者:蓝鲸新闻

上周六,北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赛事——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这场独特的竞赛中,各路机器人选手竞相亮相,争夺荣誉。

赛事直播中,身高1.8米的天工Ultra以高频冲刺和小碎步的稳健步伐,成功夺得冠军,展现了其卓越的运动能力。而另一款备受瞩目的机器人“小顽童”,则全程独立奔跑,荣获亚军。然而,曾在其他场合展示过高难度动作的宇树科技G1,却在起跑线上意外摔倒,未能发挥出预期水平。

赛后,宇树科技迅速作出回应,澄清称近期并未参加任何比赛,参赛的G1机器人是由客户团队独立操作的,其表现与操作和开发情况密切相关。这一声明无疑为G1的失利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机器人性能与操作团队关系的思考。

事实上,人形机器人在不同团队手中的表现差异确实令人瞩目。那么,这些连路都走不稳的机器人,真的已经准备好进入日常生活了吗?它们又能否在C端消费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呢?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对人形机器人的看法,我们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共收集了231位消费者的意见。其中,23位为实际使用过宇树机器人的用户,208位为普通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人形机器人在科研和B端市场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C端市场,其需求仍不明确。

在C端市场,人形机器人的高昂价格和有限的实际用途成为了制约其普及的主要因素。目前,宇树人形机器人的基础款售价高达9.9万元,而功能稍微升级的版本则价格更高。尽管宇树G1在京东自营旗舰店上已有800+的销量和500+的买家评价,但这些评价中大多与机器狗相关,而非人形机器人。

我们还发现,购买人形机器人的消费者中,有不少是出于吸引流量的目的。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关于机器人的使用体会和购买经历,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粉丝。这一现象在人形机器人租赁市场中同样存在,许多商家提供机器人租赁服务,主要用于商场开业、景区引流等大型活动。

然而,尽管租赁市场火爆,但人形机器人的实用性和性价比仍然受到质疑。许多消费者认为,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功能相对基础,类似于“两三岁小孩”的能力,难以满足家庭服务或养老服务等实际需求。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将机器人视为一种表演工具或吸引流量的手段。

那么,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呢?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消费者希望人形机器人可以在家庭服务或养老服务中使用,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好用的工具”。同时,也有近七成的消费者认为,进入生活的消费级机器人有必要是人形的。

从情感上来说,“人形”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从而激发交互的欲望。从适配性来说,“人形”机器人可以更容易地融入人类生活,不用配备专门的装备。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人形机器人还需要在技术和功能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尽管目前人形机器人在C端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据预测,到205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潜在规模可达7万亿美元。因此,对于人形机器人企业来说,如何在技术、功能和性价比上取得平衡,将是决定其能否在C端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