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餐饮走红:年轻人打卡新热潮,心灵修行还是猎奇体验?

   发布时间:2025-04-18 18:51 作者:赵云飞

近年来,寺庙不仅成为了人们寻求精神寄托的圣地,也逐渐演变成了年轻人热衷的网红打卡地,特别是寺庙内的餐饮服务,更是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目光。

从斋饭到咖啡,再到火锅、汉堡,寺庙餐饮的多样化让年轻人趋之若鹜。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寺庙餐饮的分享帖子层出不穷,小红书上“寺庙吃斋饭”的相关笔记已超过3万篇,而“寺庙咖啡”的相关笔记更是超过了11万篇。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在寺庙用餐的照片和体验,分享着不同寺庙的斋饭特色和口感。

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的热门寺庙,每逢周末或节假日的饭点,素斋窗口前总是排起长队。网友们不仅分享着寺庙餐饮的美味,还整理出了不同城市的“寺庙吃斋”攻略,从饭堂位置到菜品口味、价格,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例如,上海的龙华寺以其独特的罗汉面闻名,一碗仅售15元的面条,搭配上香菇、面筋等浇头,成为了不少人心中的斋饭首选。

除了传统的斋饭,寺庙内的咖啡、火锅、汉堡等新业态也层出不穷。早在2023年,杭州灵隐寺的慈杯咖啡就因其独特的“和尚卖咖啡”标签在社交媒体上爆火。随后,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寺庙咖啡,如上海法华寺的“聚福聚财”咖啡店等,吸引了大量网友前来打卡。这些寺庙咖啡不仅提供了美味的咖啡,还融入了寺庙的禅意文化,给顾客带来了一种独特的体验。

除了咖啡,一些寺庙还推出了素食自助火锅和汉堡等西式快餐。例如,珠海普陀寺和成都文殊院就分别推出了自助素食火锅和素菜自助火锅,价格亲民且菜品丰富。而上海的玉佛禅寺更是推出了素汉堡和素披萨等西式快餐,让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寺庙的禅意文化。

对于年轻人来说,去寺庙用餐不仅仅是为了品尝美食,更是一种心灵的修行。在寺庙用餐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排队取餐、止语进食、自行洗碗等,这些繁琐的步骤让用餐过程变得庄重且有仪式感。不少网友表示,寺庙斋饭治好了他们吃饭总剩一口的毛病,让他们学会了细嚼慢咽品味食物。

年轻人热衷于追求新鲜感与独特体验也是他们扎堆在寺庙用餐的原因之一。即使是普通的素食,但在寺庙这一特殊IP的背书下,也变得与众不同。例如,龙华寺限量的牛肝菌辣酱、玉佛寺春日限定的青团等热销产品,都需要早起才能抢购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寺庙餐饮产品主要集中于视觉关联、谐音梗、禅意文字等方面。如何在保持寺庙餐饮特色的同时,输出更具特色的产品,与年轻人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是寺庙餐饮品牌们需要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