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小面冲击上市:理工生创业,碧桂园参投,高管阵容强大

   发布时间:2025-04-16 14:57 作者:顾青青

遇见小面,这个一向保持低调的中式面馆品牌,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尽管在中式连锁面馆的市场竞争中,遇见小面的市场份额和门店规模并非领先,但其发展速度却不容忽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以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算,遇见小面在中国中式面馆品牌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和府捞面、李先生牛肉面大王和老碗会。然而,截至品牌成立十周年的2024年,遇见小面的门店数量仅为360家。直到2025年4月8日,第400家店才在香港开业。

尽管如此,遇见小面的经营情况却展现出厚积薄发的态势。近年来,其开店速度明显加快。数据显示,从2022年至2024年末,门店数量从170家增至360家。特别是在后两年,遇见小面新开了190家门店,相较于前八年开出的170家门店,速度显著提升。更令人瞩目的是,在2022年至2024年间,遇见小面在中国前十大中式面馆经营者中的总商品交易额年复合增长率最高。

遇见小面的背后,是一个由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理工科生组成的创始团队,以及众多明星资本的鼎力支持。2014年,宋奇、苏旭翔与罗燕灵在广州开设了遇见小面的首家门店。他们不仅在学业上有着出色的表现,更在餐饮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宋奇曾在百胜中国与麦当劳负责餐厅的开发与运营,而罗燕灵和苏旭翔也各自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

遇见小面的发展还得益于多轮融资的助力。从2015年至2021年,遇见小面共完成了7轮融资,吸引了包括青骢资本、九毛九、弘毅投资、碧桂园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这些资本的注入,为遇见小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遇见小面的特色在于其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开设的平价面馆。相较于传统面馆,遇见小面实现了消费升级,但价格依然亲民。截至2024年末,其360家门店中有253家位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中央商务区、住宅区和交通枢纽。遇见小面还通过高度标准化、高效体系化及先进数智化的管理方式,提升了运营效率。

在财务表现上,遇见小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2022年至2024年,其收入分别为4.18亿元、8亿元和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6.2%。净利润也从2022年的亏损3597万元,转为2023年的盈利4591.4万元,再到2024年的6070万元。直营店的平均投资回收期约为15.2个月,新店通常能在开业两个月内实现收支平衡。

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遇见小面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大幅扩张门店规模。根据招股书显示,遇见小面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间,每年开设至少120家至200家新店,以实现门店规模翻倍的目标。这一战略将围绕到低线市场开店、探索境外市场以及加大特许经营模式力度三大方向展开。

为了加速开店进程,遇见小面已经在香港开设了6家门店,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他们还计划在新加坡开设新店。遇见小面还开始拓展“区域特许经营”和“渠道特许经营”模式,以吸引更多有实力的特许经营商加入。

然而,随着开店速度的加快,遇见小面的流动负债净额也在持续上升。从2022年的1.49亿元增至2024年的2.42亿元。为了支撑未来的扩张计划,遇见小面急需更多的资金支持。因此,上市成为了他们获取资本加持的重要途径。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