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之下,一季度手机市场小米华为“双第一”迷局

   发布时间:2025-04-30 13:07 作者:蓝鲸新闻

据IDC与Canalys的数据,小米在这一季度以出货量1330万台的成绩重返中国手机市场榜首,而华为紧随其后,出货量约为1290万至1300万台之间。然而,Counterpoint的报告却显示,从销售量角度看,华为以19.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小米则以16.6%的份额位列第三,vivo则以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

出货量与销售量之间的差异,引发了消费者与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出货量,即厂商向经销商发货的数量,反映的是厂商的渠道掌控力与铺货速度;而销售量,即经销商实际卖给消费者的数量,更贴近真实市场需求。手机行业专家指出,这就像超市进货与顾客买单的区别,两者各有侧重,共同揭示了市场的多维面貌。

小米此次出货量登顶,得益于国补政策的红利与生态打法的联动。国补政策规定,购买6000元以下的手机等设备,可享受15%的补贴,每件不超过500元。小米凭借线上线下统一价策略,吸引了经销商积极囤货。然而,小米的销售量增速低于出货量增速,部分手机仍积压在渠道中,未来能否转化为实际需求尚待观察。

相比之下,华为的销售量增速远超出货量,显示出其渠道去库存的高效率与中端手机的热销。特别是华为在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强势表现,占据了76.6%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了其高端形象。华为立足国内市场,凭借中端机走量,高端机立形象,成为一季度市场的赢家之一。

在“蓝绿大厂”OPPO与vivo之间,排名也出现了洗牌。OPPO因出货量增长迅速,排名升至第三,但销售量排名却跌至第四,反映出一定的渠道压货风险。vivo则通过主动清库存,实现了销量与出货量的平衡,销量排名第二。两家厂商在中端机市场的主力机型受到国补政策的刺激,但线下渠道主导的经销体系也面临线上平台的挑战。

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作为前五大手机厂商中唯一出货量与销售量均同比下滑的厂商,苹果的核心问题在于定价与国补脱节,以及渠道信心的下降。苹果依赖的高端线下渠道受到经销商利润挤压与库存积压风险的影响,备货积极性降低。同时,华为等国产厂商在高端市场的崛起,也分化了部分苹果用户。

在全球市场,三星与苹果的榜首之争同样激烈。三星凭借高端机型巩固品牌溢价,中端产品抢占份额,以微弱优势超越苹果重回第一。然而,Counterpoint认为苹果在实际销售量上仍是第一。苹果为了关税避险与扩张新兴市场,激进备货,整体出货量增幅创历史新高。但三星与苹果都需注意因渠道压货导致的库存风险。

中国手机厂商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各有千秋。小米海外出货占比约68%,全球排名第三,新兴市场开拓成为亮点。OPPO与vivo在全球市场处于同一竞争梯队,份额接近,但区域策略差异明显。OPPO在东南亚市场更强势,vivo则在印度市场占据优势。然而,传音这一非洲市场霸主,因国产手机品牌增速加快,全球前五榜单中消失,显示出单一市场吃老本的时代已经结束。

总体来看,智能手机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国补政策激发短期需求的同时,也加速了厂商洗牌。在高端市场与新兴市场的双重考验下,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