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行:流量困局下的上市之路与无人驾驶的机遇挑战

   发布时间:2025-04-28 17:07 作者:蓝鲸新闻

网约车行业近期风起云涌,市场格局再度引发关注。占据行业七成以上市场份额的滴滴,率先掀起补贴大战,紧随其后,嘀嗒出行、如祺出行纷纷上市,而曹操出行也步入了上市的快车道。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日前正式批准曹操出行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申请,这意味着曹操出行将不超过1.92亿股普通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此举无疑为网约车行业增添了新的变数。

曹操出行的主营业务包括出行服务、车辆租赁和车辆销售,其中出行服务占据核心地位,收入占比超过九成。从财务数据来看,曹操出行的营收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71.53亿元、76.31亿元、106.68亿元和61.60亿元。然而,尽管营收增长,公司的盈利压力依然巨大,经营亏损在逐年收窄,但仍未实现盈利。

毛利方面,曹操出行在2024年上半年有所提升,达到7%,即4.28亿元。然而,公司对于流量入口的依赖问题日益凸显。招股书显示,近年来,曹操出行通过聚合平台获取的订单量和GTV(总交易额)占比迅速提升,2024年上半年,通过聚合平台获取的订单占总订单量的83.1%,GTV占比更是高达82.6%。

曹操出行管理层对此表示担忧,指出公司依赖第三方聚合平台处理大量订单,若聚合平台行业进行整合,公司可能因议价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接受不利条款。这一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曹操出行通过聚合平台获取订单还需支付高额佣金,导致销售及营销开支大幅增长。

同样面临这一问题的还有盛威时代,作为一家区域性的网约车公司,盛威时代的财务数据走势与曹操出行颇为相似,营收增长的同时,亏损也在收窄,但同样高度依赖聚合平台。这不禁让人思考,除了行业巨头滴滴有能力绕开平台,其他网约车公司是否只能任由聚合平台“定价”?

随着美团打车、华为Petal出行等巨头纷纷入局网约车市场,行业格局或将迎来重塑。这些巨头拥有庞大的流量入口和强大的宣发渠道,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捷、闭环的出行体验。在区域性网约车和用户体验的双重推动下,消费者一旦改变网约车使用习惯,将对整个网约车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面对这些挑战,曹操出行并未坐以待毙。在招股书中,曹操出行表示将募集资金用于提升并推出定制车、改进车服解决方案和服务质量、扩大地理覆盖范围、提升技术及投资自动驾驶等方面。其中,投资自动驾驶被视为弯道超车的机会。

作为传统车企吉利孵化的网约车平台企业,曹操出行在智驾方面拥有一定优势。然而,无人驾驶是一个极其烧钱的领域,在美国已经经历了两轮洗牌,对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企业来说是个巨大挑战。曹操出行虽然背靠吉利,但连年亏损之下,资金压力也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中国的巨头们已经走在了无人驾驶领域的前列。百度Apollo、滴滴等巨头纷纷加大投入,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应用。曹操出行想要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不仅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还需要拥有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站在十字路口的曹操出行,面临着诸多抉择。是继续依赖聚合平台,还是寻求自建流量入口?是加大投入研发无人驾驶技术,还是稳扎稳打,逐步扩大市场份额?这些选择将决定曹操出行未来的命运。

网约车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格局不断变化。曹操出行能否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将成为网约车行业的重要趋势。谁能率先掌握这一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网约车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将如何适应这一变革,值得我们深思。

在繁华的城市夜景中,网约车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网约车公司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