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医疗寒冬加剧:智飞生物、长春高新业绩暴跌,新周期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5-04-25 16:06 作者:蓝鲸新闻

消费医疗领域的两大巨头,智飞生物与长春高新,近期发布的财报数据令人咋舌,揭示了行业正面临的严峻挑战。智飞生物的一季报显示,营收同比暴跌近八成,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亏损额达到3.2亿元。而长春高新同样遭遇了营收下滑、净利润大幅缩水的困境,其业绩报告同样黯淡无光。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市场不禁回想起三年前,医美、HPV疫苗、生长激素还被誉为资本市场的“黄金三角”,它们所代表的逻辑——兼具医疗刚需与消费升级,似乎能够避开医保控费与集采风暴,一度让投资者趋之若鹜。然而,如今“永续增长”的神话已被打破,市场开始重新审视这些所谓高增长的黄金赛道。

智飞生物的业绩下滑尤为引人注目。从2023年的高增长态势,到2024年的营收腰斩,再到2025年一季度的加速下坠,公司的业绩仿佛坐上了过山车。据默沙东透露,由于库存高企,已减少了对智飞生物的HPV疫苗出货量,并预计中国的出货量和销售额下降将持续至2025年。然而,市场的变化似乎比预期中更为迅猛,智飞生物的疫苗库存仍然居高不下,甚至迫使默沙东在今年2月宣布停止发货,预计持续到年中。

长春高新作为生长激素领域的龙头,同样未能幸免于难。其2025年一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大幅下滑,生长激素这台曾经的“印钞机”似乎也开始失灵。集采、消费降级、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挤压着这家企业的利润空间。

消费医疗行业的寒冬似乎早已有迹可循。早在2024年,医美龙头爱美客、华熙生物等企业的营收增速就已经开始放缓,甚至出现净利润下滑的情况。然而,当时市场更多地将之视为短期调整,直到今年一季度,才发现智飞生物、长春高新等巨头仍在加速下坠,这暴露了行业的脆弱性。

消费医疗的溃败背后,是需求的全面退潮。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严峻和消费增长乏力,消费者对消费医疗的预期发生了深层转变。预防性储蓄挤压了可选医疗消费,曾经不惜重金追求美丽与健康的人群,如今也开始变得精打细算。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消费医疗营收和利润的增长失速。

另一方面,市场的过度开发也是导致消费医疗行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以HPV疫苗为例,从一针难求到如今的销售困境,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这背后是市场需求的透支和接种率的快速上升。截至2023年底,国内HPV疫苗的累计接种率已经接近20%,一线城市适龄女性接种率更高。然而,随着接种率的提升,增量和存量市场都在快速萎缩,即使HPV疫苗获批男性适应症,市场热情也难以重现。

尽管消费医疗行业的黄金周期已然终结,但其整体发展潜力仍然巨大。据粤开证券统计,国内消费医疗对应万亿级市场规模,且预计将持续增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消费医疗行业能够轻松复制过去十年的高增长奇迹。当前整个产业正处在极速转折点上,从高增速到低增速再到负增长,短期内难免继续面临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医疗行业的发展自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要调整增长预期,完成从粗放式营销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型。只有深耕创新技术、建立差异化服务、控制获客成本的企业,才能在新周期中找到更坚实的成长路径。毕竟,人们对健康与美丽的追求永不熄灭,但市场已经教会了我们,不再为焦虑与泡沫买单。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