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A股市场企业纷纷涌向香港上市,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在这股潮流中,钧达股份(002865.SZ)作为光伏电池制造商,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预计即将在主板挂牌上市,实现“A+H”双融资平台的布局。
钧达股份的故事始于2003年,最初专注于汽车塑料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然而,随着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钧达股份决定抓住机遇,跨界进入光伏领域。2021年9月,公司通过收购捷泰科技51%的股权,正式迈入光伏行业。2022年,钧达股份进一步剥离汽车塑料配件业务,全面转型为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专注于N型TOPCon和P型PERC电池的生产。
钧达股份的产品线涵盖210-N N型TOPCon单晶电池、182/183-N N型TOPCon单晶电池和182-P P型PERC单晶电池。根据招股书数据,钧达股份的光伏电池销量从2022年的10.7GW激增至2023年的30.0GW,并预计2024年将达到33.7GW。其中,N型TOPCon电池的销量增长尤为迅猛,从2022年的1.8GW跃升至2024年的30.4GW,而P型PERC电池的销量则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
在市场份额方面,钧达股份表现抢眼。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钧达股份的N型TOPCon电池在全球专业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约为24.7%;在全球光伏电池市场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约为17.9%。同时,在专业制造商和一体化制造商中,钧达股份的N型TOPCon电池市场占有率约为7.5%,光伏电池市场份额约为5.6%。
然而,光伏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规模持续扩张,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自2023年第四季度至2024年第四季度,硅片及光伏电池价格整体呈震荡下行趋势。受此影响,钧达股份的N型TOPCon电池和P型PERC电池的平均售价均大幅下滑。尽管2023年钧达股份还能通过销量增长抵消价格下跌的影响,但2024年却未能逃脱业绩下滑的命运。
2024年,钧达股份实现营收99.24亿元,同比下降46.68%,归母净利润由上年的盈利转为亏损5.91亿元。不过,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光伏产业链供需环境逐步改善,各环节价格企稳回升。2025年一季度,中国光伏行业回归良性发展轨道,产业链各环节供需情况显著改善,价格持续回升。尽管钧达股份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9.51%至18.72亿元,净亏损1.06亿元,但相比2024年下半年,经营状况已显著好转,亏损幅度持续收窄。
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钧达股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招股书中,钧达股份表示,尽管面临贸易限制等困境,但海外市场仍保持强劲增长。按海外太阳能累计装机容量计,海外市场预计从2024年的1090.2GW增长至2030年的3499.6GW,复合年增长率为21.5%。钧达股份认为,中国有利的监管环境和行业方案将促进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在A股一季度业绩报告中,钧达股份披露,通过持续开拓和认证亚洲、欧洲、拉丁美洲、澳洲等新兴市场客户,公司已成为海外多个国家、地区光伏电池的主要供应商。一季度,海外销售业务占比从2024年的23.85%大幅增长至58.00%,其中印度、土耳其、欧洲等主要海外市场的占有率行业领先。钧达股份还计划在阿曼投资建设5GW高效电池产能,通过产能出海的形式,增强公司全球市场电池产品的供应能力。
钧达股份还提到,公司拟通过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方式,构建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整合各类股东资源,为公司全球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当前公司业绩连续亏损的背景下,此次港股上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将为钧达股份的海外扩张和产能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