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小象超市重启线下店,即时零售地面战争一触即发

   发布时间:2025-04-21 16:06 作者:江紫萱

近日,零售行业内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源自36氪的一则消息:美团旗下的小象超市悄然重启线下业务,其目标直指盒马旗下的社区店品牌“盒马NB”,并有意尝试类似“盒马鲜生”的大店模式。

据相关媒体报道,小象超市正在积极招募项目工程经理,着手进行线下选址和施工等准备工作,计划首批在北京、杭州、广州和深圳开设门店,内部设定的目标是在今年5月迎来首家门店的开业。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长沙2025年消费促进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美团突然宣布小象超市的湖南首店将正式落户长沙,并已在当日新开两家门店,能够满足周边3万户居民的日常所需。据悉,小象超市今年计划在长沙开设20家门店。

追溯小象超市的发展历程,还得从美团买菜说起。美团买菜作为美团自营的零售业务,采用“手机App+线下服务站”的模式,通过在社区内设立具备存储、分拣、配送功能的便民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生鲜食杂日用商品及配送服务。为了实现从“买菜”到“超市”的跨越,美团买菜于2023年12月正式升级为小象超市。

小象超市延续“App端+便民服务站”的模式,定位为“30分钟快送超市”,提供生鲜食杂日用商品及配送服务。其商品种类已十分丰富,涵盖了生鲜、休闲零食、日用清洁、个护美妆、酒水饮料等多个品类,让消费者能够在30分钟内,通过线上购物将商品送到家。截至2024年底,小象超市已覆盖全国30个一二线城市,拥有超过800座前置仓,SKU数量超过1万种。

在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下,美团为何会选择在时隔4年后重启实体店模式?这背后或许隐藏着向死而生的决心。小象超市的这场“反向迁徙”,从线上到线下的转变,标志着这位即时零售领域的王者正将触角延伸至物理世界。

其实,小象超市的这场“反向操作”并非毫无征兆。早在2023年“美团买菜”更名时,其SKU品类的扩张就已超越了传统生鲜电商的范畴。2024年,小象超市与711、罗森等便利店系统打通供应链,更是被视为线下试水的“热身动作”。更重要的是,2023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小象超市一线城市用户月均下单频次达18.7次,但客群主要集中在25-35岁的职场人群,对家庭客群的覆盖率不足40%。而线下门店的存在,或许正是突破这一用户圈层的战略跳板。

纵观当前的即时零售战场,山姆拥有500多个前置仓,覆盖29个城市;盒马拥有430家门店,覆盖50个城市;美团小象超市拥有800个前置仓,覆盖全国17个城市;叮咚买菜则拥有约1000个前置仓,覆盖全国25个城市。前置仓是小象超市的核心优势,但单仓日均1500单的盈亏平衡线始终是一个挑战。而线下门店通过“到店+到家”双流量分摊成本,参考盒马鲜生的数据,店仓一体模式可使坪效提升30%。生鲜品类的退货率高达8%,线下场景能够直接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美团内部测试显示,“先尝后买”模式使高价水果的转化率提升了25%。

小象超市的线下突围,不仅是对自身业务模式的拓展,更是对整个即时零售市场格局的一次冲击。随着小象超市跨出线下的第一步,即时零售的战火正式从云端烧向街头。当行业意识到“纯线上模式难以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信任”时,线下业态反而成为破局的关键。美团此举并非简单模仿盒马,而是试图构建“三栖零售生态”:线上App作为空军,前置仓作为海军,线下店作为陆军,三军联动实现全域覆盖。

然而,这场竞争并非易事。在供应链层面,小象超市需要对抗永辉的源头直采体系;在技术层面,需要与京东的智能仓储系统赛跑;在用户运营层面,需要破解抖音的内容带货魔法。但最大的挑战或许来自美团自身,如何在拉长外卖、到店、零售三条战线的同时,避免“生态反噬”,成为美团面临的难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